首页 > 其他 > 详细

第九天

时间:2020-03-07 00:49:39      阅读:5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什么时候需要用到强制类型转换(引用数据类型)

当把子类对象赋给父类引用变量时,这个父类引用变量只能调用父类拥有的方法,

不能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即使它实际引用的是子类对象。

如果需要让这个父类引用变量调用它子类的特有的方法,就必须把它强制转换成子类类型。

2.引用类型之间要强制转换成功需要有什么条件

把父类实例转换成子类类型,则这个对象必须实际上是子类实例才行,否则将在运行时引发ClassCastException。

3.让程序更健壮的写法:

在强制转换前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判断是否可以成功转换。

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void say() {  //定义一个公共的say方法
         System.out.println("base的say方法");//输出
     }
}
public class Sub extends Base{
   //子类中 把父类的方法重写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sub的say方法");
    }
    public void read() {
        System.out.println("sub的read方法,子类特有的方法,父类中没有的方法");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se base = new Sub();
            base.say();
            //我们业务需要base变量调用子类中的特有的方法read,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base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if(base instanceof Sub) {  //为了程序的健壮性,
               //运算符是用来在运行时指出对象是否是特定类的一个实例
               ((Sub)base).read();//强制类型转换  base转换为Sub,
               //转换后可以调用Sub里的read方法
           }
       }
}

java 中的instanceof 运算符是用来在运行时指出对象是否是特定类的一个实例。instanceof通过返回一个布尔值来指出,这个对象是否是这个特定类或者是它的子类的一个实例。

用法: 

result = object instanceof class 

参数: 

Result:布尔类型。 

Object:必选项。任意对象表达式。 

Class:必选项。任意已定义的对象类。 

说明: 

如果 object 是 class 的一个实例,则 instanceof 运算符返回 true。如果 object 不是指定类的一个实例,或者 object 是 null,则返回 false。

但是instanceof在Java的编译状态和运行状态是有区别的:

在编译状态中,class可以是object对象的父类,自身类,子类。在这三种情况下Java编译时不会报错。

在运行转态中,class可以是object对象的父类,自身类,不能是子类。在前两种情况下result的结果为true,最后一种为false。但是class为子类时编译不会报错。运行结果为false。

public class Person {    //定义一个Person类   
}
public class XiaoMing extends Person{
}
public class Abc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XiaoMing x = new XiaoMing();
          System.out.println(x instanceof Person);// 父类编译可以              运行true
          System.out.println(x instanceof XiaoMing);//自身类编译可以         运行true
          System.out.println(person instanceof XiaoMing);//子类编译可以    运行false
          //System.out.println(x instanceof Abc);//无关系  编译报错
       }
}

 

 

 

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实现软件复用的重要手段,Java的继承具有单继承的特点,每个类只有一个直接父类,可以有多个间接父类。继承是一种"is-a"的关系。

    优点:

  • 代码复用
  • 子类可重写父类的方法
  • 创建子类对象时,无需创建父类的对象,子类自动拥有父类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 子类在父类的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扩展,新增属性和方法

   缺点:

  • 破坏封装

封装:通过公有化方法访问私有化属性,使得数据不容易被任意窜改,常用private修饰属性;

继承:通过子类继承父类从而获得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正常情况下,用protected修饰属性,专门用于给子类继承的,权限一般在本包下和子类里;

继承破坏了封装:是因为属性的访问修饰符被修改,使得属性在本包和子类里可以任意修改属性的数据,数据的安全性从而得不到保障。

如下例子中父类Fruit中有成员变量weight。Apple继承了Fruit之后,Apple可直接操作Fruit类的成员变量,因此破坏了封装性!

public class Fruit {

//成员变量

// private double weight;为了让子类继承,改为了:

protected double weight;

public void info(){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个水果!重" + weight + "g!");

}

}

 

/**

* 继承--子类

*/

public class Apple extends Fru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pple a = new Apple();

a.weight = 10;

a.info();

}

}

  • 支持扩展,但往往以增加复杂度为代价
  • 不支持动态继承,在运行时,子类无法选择不同的父类
  • 紧耦合

当子类继承了父类,需要修改父类接口名称时,修改了接口名称,子类都会报错,如果是同一个人维护,可能还可以修改,如果由多个人修改,后果不敢想象呀!

 

组合

什么是组合? 组合在代码中如何体现呢?如下: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breath(){

System.out.println("呼吸中...");

}

}

/**

* 组合

*/

public class Bird {

//将Animal作为Bird的成员变量

private Animal a;

public Bird(Animal a){

this.a = a;

}

public void breath(){

a.breath();

}

public void fly(){

System.out.println("我在飞..");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

Bird b = new Bird(animal);

b.breath();

b.fly();

}

}

优点

  • 不破坏封装,松耦合
  • 具有可扩展性
  • 支持动态组合

  缺点

  • 整体类不能自动获得和局部类同样的接口

 

组合对比继承

  • 继承结构,子类可以获得父类内部实现细节,破坏封装。组合结构:整体不能看到部分的内部实现细节,不会破坏封装
  • 继承模式是单继承,不支持动态继承,组合模式可以支持动态组合
  • 继承结构中,子类可以回溯父类,直到Object类,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实现多态(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  ,组合中不可以实现多态
  • 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复用的部分不会改变,为了安全性和封装的本质,应该使用组合,当我们不仅需要复用,而且还可能要重写或扩展,则应该使用继承

 

如何选择?

  • 两个类之间,明显的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则应该使用组合来实现复用,当我们需要对已有类做一番改造,从而得到新的符合需求的类,则应该使用继承
  • 当需要被复用的类一定不会改变时,应该使用组合,否则,应该使用继承

 

 

 

第九天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jikebin/p/1243163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