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和带宽?
时延是指网络中的一个报文或分组从网络中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传输的资料数量。也是在传输管道中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数字设备中,带宽以bps为单位,即每秒传输位数。模拟设备中,频宽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来 表示。
网络拥塞?解决策略?
网络中存在太多的数据包导致要传输的数据包被延迟或丢失,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这种情况称为网络拥塞。
网络拥塞有,慢开始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算法,快恢复算法。
组成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
语法,构成协议元素的含义和解释。语义,数据域控制信息的结构和形式。同步,规定事件的执行顺序。
分组交换优缺点?
分组交换优点。加速传输,分组交换是逐个传输,在前一个分组发送时,后一个分组可以进行存储。这种流水线式的传输减少了传输的时间。传输一个分组所需要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个报文的缓冲区小的多,所以由于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及等待时间的机率要降低。简化存储,分组长度固定,相应缓冲区长度也固定。减少出错率和传输时间,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率也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必然也减少,提高可靠性,减少传输时延。
分组交换缺点。存在传输时延,和报文交换相比,传输时延较少。但是和电路传输相比还是存在存储转发的时间开销。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包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甚至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地时,要对分组按编号排序,工作量大。
流量控制是要控制发送方传输数据的速率,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数据链路层,相邻节点的流量控制。
传输层,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在TCP协议上实现流量控制。
两层交换机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并把这些MAC地址记录在内部的数据表中。
三层交换机具有两层交换机的功能,同时还有一些路由器的功能。传统交换机在OSI模型是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工作。三层交换技术是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进行分组转发,实现网络路由,也能做到最优网络性能。
频分复用,给每个信号分配唯一载波频率并通过单一媒体传输多个独立信号。复用的是传输信道。
时分复用,把多个信号复用到单个硬件传输信道上,允许每个信号在很短时间内使用信道,接着再让下一个信号使用。复用的是传输信道。
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使用一根光纤传播多个频率接近的光载波信号。
码分复用,是用一组包含相互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每一个用户在同样的时间携带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各用户使用进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各用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分组。在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全双工的通信既是发送方,也是接收方。
IPv4地址日益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NAT。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在和外部网络通信时,就在路由器上,把内部网络地址替换成外部网络地址,从而在外部网络上正常使用。NAT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连接。解决公共IP短缺的问题。
NAT的三种实现方式,静态转换,动态转换,端口多路复用。
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转为公有IP,IP地址是一对一,是一成不变,某个私有IP只转为某个公有IP。可以实现外网对内网的某个特定设备(服务器)的访问。
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转为公有IP时,IP地址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指定某些内网私有IP和某些外网的公有IP,就可以动态转换。
端口多路复用,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转换。内网中的所有主机都可使用外网中的一个共享IP,实现对互联网的访问,节约IP资源。
IPv4和IPv6的区别
IPv4和IPv6之间的通信。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feng1014/p/1245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