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区块链的架构与特点 —— 《区块链技术指南》

时间:2020-03-12 18:03:52      阅读:6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目录

区块链框架简介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比特币类似,大部分是在比特币架构基础上的扩展。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可以用来从最底层重构传统金融业现有的IT基础架构。
 
  可以将区块链的基础架构分为三层: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
技术分享图片

 

 区块链的基础架构

  首先,在网络层之上,区块链是建立在IP通信协议和对等网络的基础上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和传统带中心的分布式系统不一样,它不依靠中心化的服务器节点来转发消息,而是每一个节点都参与消息的转发。因此P2P网络比传统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任何一个节点被攻击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所有的节点都保存着整个系统的状态信息。 
 
  其次,在数据层面上,区块链就是一个只可追加、不可更改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如果是公开的区块链,也就是公有链,那么这个账本可以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进行查询,完全公开透明。在区块链网络中,节点通过使用共识算法来维持网络中账本数据库的一致性。同时采用密码学的签名和哈希算法来确保这个数据库不可篡改,不能作伪,并且可追溯。
 
  再次,在应用层面,我们可以用区块链代替传统的登记、清算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汇兑和支付属于区块链的1.0应用版,其安全性、交易时间、成本都会对传统支付业务进行颠覆式改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银行在账本的维护、支付交易的结算和清算方面的架构过于复杂,维护成本过高。 
 
  在应用方面,区块链平台能够提供编程环境让用户编写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把业务规则转化成在区块链平台自动执行的合约,该合约的执行不依赖可信任的第三方,也不受人为的干预。理论上只要一旦部署,一旦符合合约执行的条件就会自动执行。执行结果也可以在区块链上供公开检查,提供了合约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因此,智能合约可以降低合约建立、执行和仲裁中所涉及的中间机构成本。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奠定了未来建立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甚至是可编程社会的基础。 
 

区块链架构特点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靠数据库、开源可编程、集体维护、安全可信、交易准匿名性等特点。如果一个系统不具有以上特征,将不能被视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1. 去中心化
  区块链数据的存储、传输、验证等过程均基于分布式的系统结构,整个网络中不依赖一个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作为区块链一种部署模式,公共链网络中所有参与的节点都可以具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可靠数据库
  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存储,任一参与节点都可以拥有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除非能控制系统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算力,否则在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都将是无效的。参与系统的节点越多,数据库的安全性就越高。并且区块链数据的存储还带有时间戳,从而为数据添加了时间维度,具有极高的可追溯性。
 
  3. 开源可编程
  区块链系统通常是开源的,代码高度透明公共链的数据和程序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接口查询系统中的数据。并且区块链平台还提供灵活的脚本代码系统,支持用户创建高级的智能合约、货币和去中心化应用。
 
  4. 集体维护
  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所有具有记账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任一节点的损坏或失去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5. 安全可信
  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密码学原理对交易进行签名,使得交易不能被伪造;同时利用哈希算法保证交易数据不能被轻易篡改,最后借助分布式系统各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等共识算法形成强大的算力来抵御破坏者的攻击,保证区块链中的区块以及区块内的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6. 准匿名性
  区块链系统采用与用户公钥挂钩的地址来做用户标识,不需要传统的基于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第三方认证中心(CertificateAuthority,CA)颁发数字证书来确认身份。通过在全网节点运行共识算法,建立网络中诚实节点对全网状态的共识,间接地建立了节点间的信任。用户只需要公开地址,不需要公开真实身份,而且同一个用户可以不断变换地址。因此,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不和用户真实身份挂钩,只是和用户的地址挂钩,具有交易的准匿名性。
 
 

总结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能够通过运用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建立信用,实现点对点交易和协作,从而为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的架构与特点 —— 《区块链技术指南》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aiMiku/p/1247014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