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软件的可复用性和维护性

时间:2020-03-14 22:54:39      阅读:7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我们在开发软件时,除了在软件架构上要做到高聚合,低耦合,还需要时刻注意软件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软件的复用性能帮助我们在开发一个新软件时,借鉴原有开发软件框架,节省开发时间,而最让人头疼的不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报错,而是后期花费大量成本去完成软件后期的维护,因此软件的可维护性也尤其重要。

一,软件的可复用性

软件的可复用性一直是软件工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软件工程界希望有一天能和其它工业领域一样,利用标准化的软件模块快速构建特定的应用系统。事实上,这种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利用标准化的软件模块快速构建特定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都有可重用的价值,包括项目的组织、软件需求、设计、文档、实现、测试方法等都是可以被重复利用或借鉴的有效资源。

软件的可复用性简化了开发时的程序代码,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软件产业兴旺发展成为提高软件生产率重要手段。

 

二,软件的可维护性

 

可以把软件的可维护性定性地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提高可维护性是支配软件工程方法学所有步骤的关键目标。

理解:由于维护人员不一定就是开发该软件的人员,因此开发人员在开发软件时要时常考虑到别人看自己代码时的感受,比如命名方式是否规范,代码格式是否统一,是否做到了高聚合,低耦合的要求。

改正和改动:软件在投入使用时,一定会出现一些在软件测试时没有出现的BUG,开发人员永远不知道用户会如何使用你的软件,比如你开发了一双筷子,用户拿来当搅屎棍,问题出在用户吗?不,错的永远是开发者,这时候就需要维护人员将筷子的特征做的更加明显,或者将使用引导步骤做的更加浅显易懂。因此,软件维护会消耗大量时间。

改进:任何软件都需要随着时代潮流和随着用户需求去增加些新功能,比如最近出现的新冠肺炎,许多企业在很短时间内就做出了相应的大数据监测平台,学生网上授课平台,这其实得益于软件的开发者预留了该接口,后期维护时的该进就方便了许多

 

        

三,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可理解性

        软件可理解性表现为外来读者理解软件的结构、功能、接口和内部处理过程的难易程度,模块化(模块结构良好,高内聚,松耦合)、详细的设计文档、结构化设计、程序内部的文档和良好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都对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有重要贡献。

 

2,可测试性

        诊断和测试的容易程度取决于软件容易理解的程度。良好的文档对诊新和测试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软件结构、可用的测试工具和调试工具,以及以前设计的测试过程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维护人员应该能够得到在开发阶段用过的测试方案,以便进行回归测试。在设计阶段应该尽力把软件设计成容易测试和容易诊断的。

        

3.可修改性

        软件容易修改的程度和本书第5章讲过的设计原理和启发规划直接有关。耦合、内聚、信息稳藏,局部化、控制域与作用域的关系等,都影响软件的可修改性。

 

4.可移植性

  软件可移植性指的是,把程序从一种计算环境(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转移到另一种计算环境的难易程度,把与硬件,操作系以及其他外部设备有关的程序代码集中放到特定的程序模块中,可以把因环境变化而必须修改的程序局限在少数程序模块中,从而降低修改的难度。

 

5.可重用性

   重用性就是指软件的复用性,是指同一事物不做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在不同环境中多次重复使用。大量使用可重用的软件构件来开发软件,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提高款件的可维护性。

参考链接

 

软件的可复用性和维护性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wpudengyuheng/p/1249492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