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2)

时间:2020-03-20 23:38:32      阅读:7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第三单元 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

3.1 经济波动

关注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

  • 有些行业和周期紧密相关

    • 经济繁荣时,钢铁、有色、建筑、装修行业的警惕程度更高
    • 经济不景气时,快餐行业更为繁忙
  • 人们讨厌失业和消费下降

  • 经济衰退长期影响衰退期间毕业的学生的长期收入和发展

    衰退(收缩)的定义

  • 经济增长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时期

  • 简单判断方法

    • 连续两个季度实际GDP下降
  • 萧条
    • 非常严重的长期经济衰退
    • 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历史上确定的唯一一次经济萧条
  • 潜在产出(潜在GDP)
    • 一个经济可持续的最大产出(实际GDP)。
    • 在实现潜在产出时,不能出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过度消耗
  • 真实GDP波动的来源
    1. 潜在产出发生变化
    2. 实际产出偏离了潜在产出
  • 产出缺口
    • 实际产出减去潜在产出。
    • 实际产出<潜在产出 ->衰退性的产出缺口(负的缺口)
    • 实际产出>潜在产出 ->扩张性的产出缺口(正的缺口)

扩张的定义

  • 经济增长高于正常水平的阶段

  • 繁荣

    • 特别强势及长时间的经济扩张

经济周期

  • 短期波动一般称为经济周期或周期波动

    • 这种说法不合适 : 波动无论时在长度和严重程度上都没有规律性。
  • 起因

    • 内生波动 :经济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 固定的周期
        • 存货周期
        • 政治经济周期
        • 混沌理论:经济是由一组数学公式描述,对应数据看起来随机的,但实际是有规律的
    • 外生冲击 :经济内在稳定但是受到外来冲击
      • 需求冲击 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强调
      • 供给冲击 新古典主义强调货币政策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冲击

3.2 凯恩斯主义

  • 来源 :大萧条(1929到1930年代晚期)西方经济内外交困

    • 苏联计划经济的挑战
    • 当时主流 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总供给,对当时的局面没有办法

    • 急需新的理论和政策

  • 思想

    • 总需求对产出和就业在短期有很大的影响
    • 总需求不一定等于产能
    • 私人部门个体的决策有时会导致缺乏效率的宏观经济后果(衰退)。
    • 政府应运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 提倡一种混合经济:私营积极为主体,萧条时期辅以政府干预
  • 影响

    • 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
    • 在1936年到1973年间,成为了标准的宏观政策
    • 在1970年代出现滞涨后受到质疑
    •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再次成为主要的政策选择
  • 凯恩斯模型

    •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 消费=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总产出-税收)
    • 总支出=总需求
  • 总产出=
    $$
    总产出=(1/(1-边际消费倾向))(自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边际消费倾向税收)
    $$

  • 消费

    • 自发消费 不取决于现阶段收入的必须消费
    • 引致消费 消费中和现在的税后收入相关的消费
      • 边际消费倾向
        • 税后收入越高,消费会同比例的上升,这个比例的系数,成为边际消费倾向
  • 政府调节

    • 经济衰退时,政府的调节措施:
      • 提高政府支出,可以补足私人支出的不足
      • 通过减税的方法,提升自主的支出水平
  • 凯恩斯模型的两个暗含假设

    • 模型中没有价格
      • 假设价格是企业预先决定的,因此模型不能用于讨论通货膨胀
    • 没有产能限制
      • 供给能够满足需求的变化
    • 在经济衰退或者萧条时,可以采用凯恩斯模型建议政策
      • 原因 :在经济衰退或者萧条时,企业没有太高价格的动机
      • 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必定有剩余的产能

        3.3 财政政策

  • 财政开支乘数

    • 财政开支乘数衡量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 财政开支乘数衡量财政开支(政府采购或者减税)对总产出的影响:Y的变化/财政支出的变化
  • 政府采购 :模型中的乘数为 1/(1-边际消费倾向)
  • 政府减税: 模型中的乘数为 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
  •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所以可得减税对经济的拉动比直接政府采购小。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政策的效果存在争论

  • 有提升和拉动的作用
  • 拉动程度有争议

论证财政作用比较小的假说

  • 永久收入假说
    • 在决定消费水平的时候,考虑的时长期的收入分配问题
    • 消费者希望把消费平均分配到每年里面
    • 一次性的收入变化对人的一生来说影响很小
    • 财政政策对具体的个人的消费和其他需求的拉动是很小的,支出的乘数接近零。
  • 挤出理论
    • 政府通过借钱提高了政府的开支
    • 政府借钱的需求抬高了利率
    • 利率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和投资
    • 政府支出“挤出”了私人消费和投资
  • 家庭部门的预期
    • 假定政府举债进行减税,刺激家庭进行额外消费,但不减政府支出

    • 消费者相信未来政府会增税来还债

    • 消费者不会对这样的短期减税做出任何的反应

    • 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支出的影响很小,对经济的拉动可以忽略不计

  •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用

    • 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资本存量,提高潜在产出水平
    • 减少劳动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能刺激资本和劳动的供给
    • 有些经济学家强调减税的供给作用,并不强调对需求方的拉动作用
  • 财政政策的不灵活

    • 在进行大的财政扩张的时候,需要规划论证和拨款等程序

来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739800
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在线”课程
仅作学习之用
个人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科普课,可以好好学学

《宏观经济学》学习笔记(2)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fairyang/p/1253521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