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编写测试计划?
编写测试计划:1.列大纲 2.优先级 3.人员安排 4.退出标准
先列大纲,系统下有哪些模块,子模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
然后分析优先级,哪些模块比较重要,需要分配多一些时间,用多种测试方法进行;哪些模块不是那么重要,不需要写粒度太细的用例,甚至可以直接用探索式测试方法进行即可;
接着,估算时间安排计划,人员负责模块以及每个模块预估需要多少天;
最后,定一个测试完成的标准,用例覆盖率,缺陷收敛度,没有重大bug等;
2.测试用例编写思路?
首先是界面数据检查:比如web端的测试,就需要对比前台显示和数据库的数据是否一致。然后,在web后台找前台对应的数据字段,进行一些修改,看变化是否一致;
然后看各种跳转是否正常,跳转成功和跳转失败的界面是否都做了开发;
最后就是功能检查,像输入框输入的规范,功能点是否完善符合需要;意外情况的检查;可能会需要的性能方面的指标等;
具体会用到的测试方法,有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流程图分析等
3.什么是等价类?
等价类是对输入数据划分成两类,有效类和无效类。有效类就是符合需求的输入;无效类就是各种不符合需求的输入;
4.为什么需要等价类?
等价类的作用:除了验证软件能接收处理合理的数据外,也保证了程序能经得住各种意外的考验;
5.怎么划分等价类?
1.有取值范围的,直接划分一个有效两个无效
2.只规定了一种输入,就可以划分一个有效和一个无效
3.判定正确错误的情况,也是一个有效一个无效
4.规定一组数据且每个数据有对应输出的时候,就有n个有效类和一个无效类
5.规定了一个规则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有效和n个无效类(从不同角度违法规则)
6.已知程序内部对一个等价类里面的元素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虽然输出一致),但也需要在此等价类下继续划分小类
6.什么是边界值?
边界值是确定输入、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后,选取等于、刚刚大于和刚刚小于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7.为什么需要边界值?
经验所得,程序错误大多错误会发生在输入或输出的边界范围上;
8.怎么确定边界?
1.规定了输入值的范围,则选取刚好达到这个范围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2.规定了输入值的个数,则选取最大个数、最小个数以及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作为测试数据
3.输出等价类也如1,2为原则
4.规定了有序的集合,则选取集合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5.程序使用的是内部数据结构,则选择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值
6.找其它可能的边界
9.什么是因果图?
因果图是用表格方式展示输入条件间的组合情况
10.为什么需要因果图?
多种输入条件的联合可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需要有一种方法测试到组合的情况
11.因果图如何生成判定表?
1.分析出输入、输出等价类
2.根据需求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判定表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alvyo/p/1273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