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就是申请内存来存储值。也就是说,当创建变量的时候,需要在内存中申请空间。内存管理系统根据变量的类型为变量分配存储空间,分配的空间只能用来储存该类型数据。因此,通过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在内存中储存整数、小数或者字符。
基本类型,或者叫做内置类型,是Java中不同于类(Class)的特殊类型。它们是我们编程中使用最频繁的类型。
Java是一种强类型语言,第一次申明变量必须说明数据类型,第一次变量赋值称为变量的初始化。
Java基本类型共有八种,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六种数字类型(四个整数型,两个浮点型),一种字符类型,还有一种布尔型。
byte: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
在计算机科学中,浮点是一种对于实数的近似值数值表现法,由一个有效数字(即尾数)加上幂数来表示,通常是乘以某个基数的整数次指数得到。以这种表示法表示的数值,称为浮点数(floating-point number)。
计算机使用浮点数运算的主因,在于电脑使用二进位制的运算。例如:4÷2=2,4的二进制表示为100、2的二进制表示为010,在二进制中,相当于退一位数(100 -> 010)。
1的二进制是01,1.0/2=0.5,那么,0.5的二进制表示应该为(0.1),以此类推,0.25的二进制表示为0.01,所以,并不是说所有的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的用二进制表示出来,如0.1,因此只能使用近似值的方式表达。
也就是说,,十进制的小数在计算机中是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的,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基数为10的科学计数法。
一个浮点数a由两个数m和e来表示:a = m × be。在任意一个这样的系统中,我们选择一个基数b(记数系统的基)和精度p(即使用多少位来存储)。m(即尾数)是形如±d.ddd...ddd的p位数(每一位是一个介于0到b-1之间的整数,包括0和b-1)。如果m的第一位是非0整数,m称作正规化的。有一些描述使用一个单独的符号位(s 代表+或者-)来表示正负,这样m必须是正的。e是指数。
位(bit)是衡量浮点数所需存储空间的单位,通常为32位或64位,分别被叫作单精度和双精度。
单精度浮点数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占用4个字节(32 bits),利用“浮点”(浮动小数点)的方法,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很大的数值。
比起单精度浮点数,双精度浮点数(double)使用 64 位(8字节) 来存储一个浮点数。
由于计算机中保存的小数其实是十进制的小数的近似值,并不是准确值,所以,千万不要在代码中使用浮点数来表示金额等重要的指标。
建议使用BigDecimal或者Long(单位为分)来表示金额。
常量在程序运行时是不能被修改的。
在 Java 中使用 final 关键字来修饰常量,声明方式和变量类似:
final double PI = 3.1415927;
虽然常量名也可以用小写,但为了便于识别,通常使用大写字母表示常量。
字面量可以赋给任何内置类型的变量。例如:
byte a = 68; char a = ‘A‘
Java语言是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但是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却是不面向对象的,这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很多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不足,在设计类时为每个基本数据类型设计了一个对应的类进行代表,这样八个和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类统称为包装类(Wrapper Class)。
包装类均位于java.lang包,包装类和基本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本数据类型 | 包装类 |
---|---|
byte | Byte |
boolean | Boolean |
short | Short |
char | Character |
int | Integer |
long | Long |
float | Float |
double | Double |
在这八个类名中,除了Integer和Character类以后,其它六个类的类名和基本数据类型一致,只是类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即可。
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Java中为了提高效率,提供了八种基本数据类型,为什么还要提供包装类呢?
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有了答案,因为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语言,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对象而不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在集合类中,我们是无法将int 、double等类型放进去的。因为集合的容器要求元素是Object类型。
为了让基本类型也具有对象的特征,就出现了包装类型,它相当于将基本类型“包装起来”,使得它具有了对象的性质,并且为其添加了属性和方法,丰富了基本类型的操作。
public void(int a)
{
int i = 1;
int j = 1;
}
方法中的i 存在虚拟机栈的局部变量表里,i是一个引用,j也是一个引用,它们都指向局部变量表里的整型值 1.
int a是传值引用,所以a也会存在局部变量表。
class A{
int i = 1;
A a = new A();
}
i是类的成员变量。类实例化的对象存在堆中,所以成员变量也存在堆中,引用a存的是对象的地址,引用i存的是值,这个值1也会存在堆中。可以理解为引用i指向了这个值1。也可以理解为i就是1.
3 包装类对象怎么存
其实我们说的常量池也可以叫对象池。
比如String a= new String(“a”).intern()时会先在常量池找是否有“a”对象如果有的话直接返回“a”对象在常量池的地址,即让引用a指向常量”a”对象的内存地址。
public native String intern();
Integer也是同理。
下图是Integer类型在常量池中查找同值对象的方法。
1
|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
所以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型可以在常量池查找对应值的对象,找不到就会自动在常量池创建该值的对象。
而String类型可以通过intern来完成这个操作。
JDK1.7后,常量池被放入到堆空间中,这导致intern()函数的功能不同,具体怎么个不同法,且看看下面代码,这个例子是网上流传较广的一个例子,分析图也是直接粘贴过来的,这里我会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个例子:
1
|
[java] view plain copy
|
JDK1.6查找到常量池存在相同值的对象时会直接返回该对象的地址。
JDK 1.7后,intern方法还是会先去查询常量池中是否有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返回常量池中的引用,这一点与之前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如果在常量池找不到对应的字符串,则不会再将字符串拷贝到常量池,而只是在常量池中生成一个对原字符串的引用。
那么其他字符串在常量池找值时就会返回另一个堆中对象的地址。
参考:https://how2playlife.com/2019/09/02/2Java%E5%9F%BA%E6%9C%AC%E6%95%B0%E6%8D%AE%E7%B1%BB%E5%9E%8B/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uzhublog/p/1282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