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一般可以看做是第三者,比如在学校上自习的时候,大家肯定都有过交头接耳、各种玩耍的经历,这时总会有一个“放风”的小伙伴,当老师即将出现时及时“通知”大家老师来了。再比如,拍卖会的时候,大家相互叫价,拍卖师会观察最高标价,然后通知给其它竞价者竞价,这就是一个观察者模式。
对于观察者模式而言,肯定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分。比如在一个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这时系统会通知目录管理器增加目录,并通知磁盘减少空间,在这里,文件就是观察者,目录管理器和磁盘就是被观察者。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又叫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UML结构图如下:
其中,Subject类是主题,它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文件存在了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了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Observer类是抽象观察者,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ConcreteSubject类是具体主题,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ConcreteObserver是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同。
首先定义一个观察者数组,并实现增、删及通知操作。它的职责很简单,就是定义谁能观察,谁不能观察,用Vector是线程同步的,比较安全,也可以使用ArrayList,是线程异步的,但不安全。
public class Subject {
//观察者数组
private Vector<Observer> oVector = new Vector<>();
//增加一个观察者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this.oVector.add(observer);
}
//删除一个观察者
public void delet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this.oVector.remove(observer);
}
//通知所有观察者
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 {
for(Observer observer : this.oVector) {
observer.update();
}
}
}
观察者一般是一个接口,每一个实现该接口的实现类都是具体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继承Subject类,在这里实现具体业务,在具体项目中,该类会有很多变种。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具体业务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
super.notifyObserver();
}
}
实现Observer接口。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收到消息,进行处理");
}
}
首先创建一个被观察者,然后定义一个观察者,将该被观察者添加到该观察者的观察者数组中,进行测试。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主题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定义一个观察者
Observer observer = new ConcreteObserver();
//观察
subject.addObserver(observer);
//开始活动
subject.doSomething();
}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imugoi/p/1282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