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链接:连接,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
2.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一个 网页 的一部分,是一种允许我们同其他网页或站点之间进行连接(跳转)的功能
3.超文本,包含有超链接(Link)和各种多媒体元素标记(Markup)的 文本。这些超文本文件彼此链接,
形成网状(Web),因此又被称为 网页(Web Page)。这些链接使用URL表示。最常见的超文本格式是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4.域名,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沟通的语言,网站中的通信协议一般就是HTTP协议和HTTPS协议。
5.referer:属于请求头的一部分,当用浏览器向web发送请求的时候,一般会带上Referer,
告诉服务器该网页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服务器可以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6.SOA松耦合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进行拆分,并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URL:又叫统一资源定位符,全球(万维网)唯一,一个URL对应一个页面,
URL由协议,IP或域名:端口,文件名及其路径 3部分组成,URL长度不定,会多次调用变量,每个&后面都是一个变量
#原始的URL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fe&oq=efe&aqs=chrome..69i57.1603j0j7&sourceid=chrome&ie=UTF-8
#反馈后的URL
https://www.baidu.com/s?wd=linux%20%E5%8D%B8%E8%BD%BD%E6%8C%82%E8%BD%BD&rsv_spt=1&rsv_iqid=0xbfcef
33400030016&issp=1&f=3&rsv_bp=1&rsv_idx=2&ie=utf-8&tn=baiduhome_pg&rsv_enter=1&
rsv_dl=ih_0&rsv_sug3=1&rsv_sug1=1&rsv_sug7=001&rsv_sug2=1&
rsv_btype=i&rsp=0&rsv_sug9=es_2_1&rsv_sug4=1153&rsv_sug=1
http,全称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是一种使用明文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
http(协议) : 80
https(协议) : 443
HTTP和HTTPS区别,HTTPS是加密的
就像ssh 和Telnet 的关系
https相对http来说更安全
HTTP+ SSL=HTTPS
HTTPS协议 :可以理解为HTTP协议的升级,就是在HTTP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加密。
在数据进行传输之前,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再发送到服务器。
这样,就算数据被第三者所截获,但是由于数据是加密的,所以你的个人信息让然是安全的。这就是HTTP和HTTPS的最大区别
用户在浏览器输入网址(超链接)
1. DNS进行域名解析,访问本地host文件,
访问本地/etc/resolv.conf 文件,进行递归查询,
访问根域名解析服务器,进行迭代查询
2. .DNS服务器,会将 解析出来的IP地址 并返回给浏览器
3. 浏览器与IP所在服务器建立TCP连接(80端口),#3次握手
4. 请求文档
5. 服务器给出响应,将请求的 文档返回给浏览器
6. 断开TCP连接 (4次挥手)
#HTTP工作原理详解:
1.用输入域名 - > 浏览器跳转 - > 浏览器缓存 - > Hosts文件 - > DNS解析(递归查询|迭代查询)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查询 - > 递归查询
服务端向服务端发起查询 - > 迭代查询
2.由浏览器向服务器发起TCP连接(三次握手)
客户端 -->请求包连接 -syn=1 seq=x 服务端
服务端 -->响应客户端syn=1 ack=x+1 seq=y 客户端
客户端 -->建立连接 ack=y+1 seq=x+1 服务端
3.客户端发起http请求:(#请求头)
1)请求的方法是什么: GET获取
2)请求的Host主机是: blog.driverzeng.com
3)请求的资源是什么: /index.html
4)请求的端端口是什么: 默认http是80 https是443
5)请求携带的参数是什么: 属性(请求类型、压缩、认证、浏览器信息、等等)
6)请求最后的空行
4.服务端响应的内容是: (#响应头,相应主体)
1)服务端响应使用WEB服务软件
2)服务端响应请求文件类型
3)服务端响应请求的文件是否进行压缩
4)服务端响应请求的主机是否进行长连接
5.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TCP断开(四次挥手)
客户端 --> 断开请求 fin=1 seq=x --> 服务端
服务端 --> 响应断开 fin=1 ack=x+1 seq=y --> 客户端
服务端 --> 断开连接 fin=1 ack=x+1 seq=z --> 客户端
客户端 --> 确认断开 fin=1 ack=x+1 seq=sj --> 服务端 (断开才能看到)
1.客户端发起http请求,请求会先抵达#前端的防火墙
2.防火墙识别用户身份,正常的请求通过内部交换机#通过tcp连接后端的负载均衡,传递用户的http请求
3.负载接收到请求,会根据请求的内容进行下发任务,#通过tcp连接后端的web,转发发用户的http请求
4.web接收到用户的http请求后,会根据用户请求的内容进行解析,解析分为如下:
静态请求:web直接返回给负载均衡->防火墙->用户
动态请求:web向后端的动态程序建立TCP连接,将用户的动态http请求传递至动态程序->由动态程序进行解析
5.动态程序在解析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查询数据库请求,#则优先与缓存建立tcp连接,并发起数据查询操作。
6.如果缓存没有对应的数据,动态程序#再次向数据库建立tcp连接,并发起查询操作。
7.最后数据由, 数据库->动态程序->缓存->web服务->负载均衡->防火墙->用户。
方法(Method) | 含义 |
---|---|
GET | 请求读取一个Web页面(下载) |
POST | 附加一个命名资(如Web页面)(上传) |
DELETE | 删除Web页面 |
CONNECT | 用于代理服务器 |
HEAD | 请求读取一个Web页面的头部 |
PUT | 请求存储一个Web页面 |
TRACE | 用于测试,要求服务器送回收到的请求 |
OPTION | 查询特定选项 |
http相关术语
假设公司有一座大厦,大厦有100人,每个人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上网都是通过nat转换出口,每个人点击网站2次, 请问对应的pv,uv,ip分别是多少?
PV : 页面独立浏览量(刷新一次算一次)
UV : 独立设备
IP : 独立IP (可以理解为公网IP)
那么上面的题:
PV: 100*2*2 = 400
UV: 1002*2 = 200
IP: 1
日PV千万量级并不大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yy1757528181/p/1288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