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发团队,要不要开晨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觉得多次一举,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写几行代码呢。有的同学觉得很有必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带来不错的收益。谁对谁错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看这个问题。
根据十多年的研发从业经验来说,个人觉得一个真正有效的晨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团队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当然,流于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晨会都是耍流氓,就是在浪费团队的成员生命。
一个有效的晨立会,个人觉得是构建一个高效能团队的不错的方法之一,对于个人和团队都是有跟多的好处的:
晨会目的:成就个人,聚焦目标,共享问题,提高效能,增强信心。
通过晨立会的方式,个人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通过晨立会的方式,对团队整体效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积极影响:
晨会的主持人是比较主要的,会议开的有没有效果,时间控制的好不好,很考验主持人。团队初期尝试晨会时,建议主持人固定为比较有经验的Leader或者敏捷教练等,先给团队成员打个样,等1-2周后,,就可以逐步让团队内成员轮流主持会议。
1、昨天干了什么;
2、今天计划干什么;
3、遇到了什么障碍,需要谁协助
一场真正有效的会议都需要我们所有的参会者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准备,控制,跟进。
参会者:要做好发言准备,做到言简意赅;复盘昨天进度,制定今日计划,明确关键问题和需要协助干系人
主持人:复盘昨日todo进度,提醒参会人更新信息;
主持人:按约定时间准时召开会议
主持人:监督参会人按时参会,保证团队内信息的一致性
参会者:做好发言外,重点关注需要自己协助的问题,以便会后及时和需求方做进一步的沟通
主持人:监督每个参会者的发言内容,是否有遗漏
主持人:控制每个人发言时间,避免展开讨论一个问题
主持人:记录需要会后讨论的事项
主持人: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需要帮助落实解决办法。主持人可以发言:“这个问题,谁帮忙看下?”或者“A同学,你能协助B同学看看这个问题么?”。具体方案在晨会后单独把相关人拉起讨论,切勿在晨会上展开讨论。
主持人:所有人发言完毕,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关键问题,提醒责任人会后采取行动
主持人:最后明确后一天的主持人
参会者:问题发起者和协助者根据实际情况,小范围沟通,快速的明确问题解决方案
主持人:整理和总结当日的目标和问题,以便明天主持人根据前日的目标进行验收跟进
因为晨会中有一个重要点是反馈问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将所有问题都集中到晨会上来反馈了。这里面其实是有问题的:
不要忘了,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开会只是手段之一。
在晨会开展的前期,会上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一般都会根据之前的习惯,和问题相关的同学就会马上展开讨论,每个人都开始发表想法,这样晨会就会失控,时间就会拉很长很长。
这个时候,主持会议的同学就比较关键了,要敢于打断这样的讨论,及时制止。只需要明确问题、责任人和干系人,做好记录,安排会后专题讨论即可。
控场很重要,对技术同学来说,晨会时锻炼控场能力最好的舞台哦。
部分Leader同学可能之前说惯了,关键时刻总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往往其自身就会成为问题展开讨论的罪魁祸首(我也经常性犯这个错误哦)。
在制度执行前期,Leader可以打个样,多带几次节奏,然后就逐步开始让团队成员轮流主持会议,Leader要推到团队外部做观察员,只需在已经失控情况下帮当前主持人拉回一下节奏即可。
好的Leader会把舞台交给团队去表演,自己做好观察和服务工作。
有一些技术的同学可能是个人习惯或者有一些其他什么原因,所有问题都喜欢自己去默默处理,不习惯反馈问题。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努力就可以解决的,但有些问题必须要团队一起才能解决,不要等到交付的最后时间再去暴露问题。
提前暴露问题,可以给降低整个团队的风险,寻求帮助也不是一个丢人的事情。特别是团队Leader就是为解决大家问题而从在的,我们要合理利用,你个人用2-3个小时解决问题,到Leader哪儿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我们团队内部,有一个30分钟原则:一个问题30分钟内解决不了,要及时寻求外部支持。
工程师开会一般都比较严肃,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活跃气氛的环节,让团队比较轻松开始一天的工作:
轻松愉悦的氛围开始一天的工作,相信每个人的效率都是不错的。
对于团队管理,管理者都要想清楚目的,再去寻求合适方法。所有的管理动作的目的都是解决当前团队面临的核心问题,开会只是手段之一。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需要折中的从多个维度去看一个行为和动作,了解其背后的真实目的。不能只站在自己视角去看问题,有的时候需要我们切换到更高的维度,比如到团队整体视角去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呢。
总之,有效的晨会,它能帮助快速发现问题,促进团队的自组织,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带来团队内部的透明性,信任和更好的绩效。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peida/p/1289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