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不要因为烦恼和焦虑而责怪自己,因为我们也不想这样的。许多无名烦恼的本质是焦虑。焦虑的背后就是一份恐惧,恐惧背后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失落的背后是我们自己所坚持的一些深层价值体系,或许现在这份价值体系需要做出一部分调整。从禅学和儒家心学角度而已,许多焦虑情绪是我们不恰当的执着心或分别心沿伸出来的“幻相”,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我执”的反应。这些反应最初来自于我们的“小我”没有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已经对于拥有的永远无法感到满足的习惯。长此以往,个体潜意识里充斥这越来越多的负荷,以及面对失去的恐惧,这样一来就形成里思维根部的沉重压力【之所以这个长,是因为这是一套逻辑,最小体积】
- 一些焦虑障碍在某种层面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还是哲学问题。倘若从整个体系的角度而言,哪些症状事实上都不是“病”,哪些负面情绪都是无意识给我们的一个积极讯号,这个讯号是要我们爱自己,让自己用心聆听恐惧背后纯真的心,而后成为一个彻底了解恐惧的人。
- 沾染了慢性焦虑情绪的心理一方面想要解决痛快,一方面对哪些造成烦恼的习性又不愿意丢弃。这真是矛盾,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个体无意识留恋哪些“症状”带来的一些说不出的“好处”。此外,阻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源自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外在压力的逃避,对此我们需要勇敢地去应对他们,觉察他们,转化他们。
- 面对一些积重难返的烦恼喜庆,自我修复的的确没有捷径,唯有相对之曲径。在自我积极的调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满足与感谢任何微小的进步“宇宙律动旋律”告诉我们,心灵的成长注定是弯弯曲曲向上发展的一部分。总之,我们需要已退为进,以精勤为师,以耐心为师,一定要明白“心灵疗伤”是一个再教育,再成长的过程。
- 关于反弹,没过一段时间潜意识为另更好的提醒主人“拨正”错误的习性反应时,会时不时地给他出这道题目,看看他这次能得几分。如果主人还是依照旧有的解题方法,那么这道题的考分则会越来约低。当潜意识下次再考他的时候,就会开始更加恐惧。反之,如果潜意识给他考题是,他能够让自心的“无明识”少一些分别知见的干扰,那么潜意识就会决定主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就会给他打一次较高的分数。
- 任何心理障碍只有真诚地面对,就一定可以找到调和的方法,极端的冲突总会有相连的时候,这是广大自主者必须护持的根本信念。诚然,许多沾染另焦虑障碍的心灵都想尽快摆脱苦痛与焦灼感,但是我们不了解一个很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这两者其实好似结合在一起的(平和与焦虑),他们温度计上的“热和冷”,都是同一属性,只是振动的频率有所不同。“平和与焦虑”犹如硬币的两面,在某种情况下,痛苦即契机,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对立的事物本质是一摸一样的,只是在能力振动的频率上有所不同。
- 每位不幸沾染“慢性焦虑障碍”的伙伴们,对于造成自己痛苦的各种不良习性反应都必须负起责任并勇敢承担自己的痛苦。任何一位心理指导导师都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更好的选择,但没有能力代替任何一位当事人去实践。从长远角度而言,任何一个有着苦痛心灵的人最终也都要成为自己情绪平衡导师,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事情。
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必须开发少想多做,坚信“习以治惊”的辅助力量,以及不断强化对烦恼的正见基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学号如何灭苦。
个人小结:以上7条是调心的基础:
告诉我们烦恼和焦虑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个原因的枚举类型
整个调心的曲线是“弯曲向上的”
当症状出现时就是潜意识来考验我们时
真诚的面对,找到造成我们焦虑的原因,找到调和的方法【不是解决的方法】
少想多做,勇敢的面对造成自己痛苦的各种不良性反应都必须负起责任并勇敢承担自己的痛苦。
注:推荐购买实体书籍《走出焦虑风暴中》,作者表达的完整内容十分充实,并不是我这简简单单个人总结能够说清的。
之所以写这篇总原因很简单,因为是调心初始心态,我不聪明,反复记了4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