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当前选举控制器的规则是:Kafka 集群中第一个启动的 broker 通过在 ZooKeeper 里创建一个临时节点 /controller 让自己成为 controller 控制器。其他 broker 在启动时也会尝试创建这个节点,但是由于这个节点已存在,所以后面想要创建 /controller 节点时就会收到一个 节点已存在 的异常。然后其他 broker 会在这个控制器上注册一个 ZooKeeper 的 watch 对象,/controller 节点发生变化时,其他 broker 就会收到节点变更通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只有一个控制器存在。那么只有单独的节点一定是有个问题的,那就是单点问题。
如果控制器关闭或者与 ZooKeeper 断开链接,ZooKeeper 上的临时节点就会消失。集群中的其他节点收到 watch 对象发送控制器下线的消息后,其他 broker 节点都会尝试让自己去成为新的控制器。其他节点的创建规则和第一个节点的创建原则一致,都是第一个在 ZooKeeper 里成功创建控制器节点的 broker 会成为新的控制器,那么其他节点就会收到节点已存在的异常,然后在新的控制器节点上再次创建 watch 对象进行监听。
Kafka 被设计为一种模拟状态机的多线程控制器,它可以作用有下面这几点
第一个在 ZooKeeper 中的 /brokers/ids下创建节点的 broker 作为 broker controller,也就是说 broker controller 只有一个,那么必然会存在单点失效问题。kafka 为考虑到这种情况提供了故障转移功能,也就是 Fail Over。
最一开始,broker1 会抢先注册成功成为 controller,然后由于网络抖动或者其他原因致使 broker1 掉线,ZooKeeper 通过 Watch 机制觉察到 broker1 的掉线,之后所有存活的 brokers 开始竞争成为 controller,这时 broker3 抢先注册成功,此时 ZooKeeper 存储的 controller 信息由 broker1 -> broker3,之后,broker3 会从 ZooKeeper 中读取元数据信息,并初始化到自己的缓存中。
在 Kafka 0.11 之后,Kafka controller 采用了新的设计,把多线程的方案改成了单线程加事件队列的方案。
主要所做的改变有下面这几点
第一个改进是增加了一个 Event Executor Thread,事件执行线程,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是 Event Queue 事件队列还是 Controller context 控制器上下文都会交给事件执行线程进行处理。将原来执行的操作全部建模成一个个独立的事件,发送到专属的事件队列中,供此线程消费。
第二个改进是将之前同步的 ZooKeeper 全部改为异步操作。ZooKeeper API 提供了两种读写的方式:同步和异步。之前控制器操作 ZooKeeper 都是采用的同步方式,这次把同步方式改为异步,据测试,效率提升了10倍。
第三个改进是根据优先级处理请求,之前的设计是 broker 会公平性的处理所有 controller 发送的请求。什么意思呢?公平性难道还不好吗?在某些情况下是的,比如 broker 在排队处理 produce 请求,这时候 controller 发出了一个 StopReplica 的请求,你会怎么办?还在继续处理 produce 请求吗?这个 produce 请求还有用吗?此时最合理的处理顺序应该是,赋予 StopReplica 请求更高的优先级,使它能够得到抢占式的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359291726496245&wfr=spider&for=pc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qzhen/p/1298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