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档目的:
用于生成认证测试员基础级考试题。
本大纲中除了简介和附录外,考核通常包含了所有K1级别的内容,因此,应试者可能会被考到本大纲中要求识别,牢记,或记忆的关键词或概念。在本大纲中,每章开始都会给出相应学习目标和知识认知级别要求:
K1:牢记
K2:理解
K3:应用
更多的细节和学习目标的例子可以参考附录B
章节标题下面列出的所有术语的定义作为关键词需要牢记(K1),即使在学习目标中没有非常明显的涉及。
2.基础级认证考试
基础级认证考试的内容将基于本大纲的内容。但是考试中涉及到的问题,可能需要用到本大纲的一个甚至多个节的知识。考试的范围覆盖本大纲的所有节,除了简介和附录。标准、书籍和其他ISTQB大纲只是作为参考。
考题的形式是单向选择题。共有40题。必须至少答对65%题目(即26题)才算通过考试。
考试可以作为认证培训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参加考试(例如:在授权的考试中心)。
3.详细级别
本大纲并没有包含软件测试的整个知识领域,只是提供了基础级培训课程需要覆盖的详细级别。本大纲关注能应用到所有软件项目(包括敏捷项目)的测试概念和技术。本大纲不包含与任何特定软件开发生存周期或方法相关的学习目标,但会讨论怎么应用这些概念到敏捷项目、其他迭代和增量生存周期类型。
4.软件测试基础的学习目标
1.1什么是测试?
(K1)识别典型的测试目标
(K2)区分测试与调试的不同
1.2为什么需要测试?
(K2)给出为什么需要测试的例子。
(K2)描述测试与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测试如何提高软件质量
(K2)辨别错误、缺陷和实效
(K2)辨别引起缺陷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1.3七项测试的基本原则
(K2)解释测试的七项基本原则
1.4测试过程
(K2)解释测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K2)描述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活动和各自的任务
(K2)区分用于支持测试过程的工作产品
(K2)解释在测试依据和测试工作产品之前保持可塑性的价值
1.5测试心理学
(K1)识别影响测试成功与否的心理因素
(K2)解释测试活动所需的思维方式和开发活动所需的思维方式之前的差异
1.1.1 什么是测试
软件系统是生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包括从商业应用(比如银行系统)到消费产品(比如汽车)的各个领域。然而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软件并没有按照预期进行工作。不能正常工作的软件会导致许多问题,包括资金、时间和商业声誉的损失,甚至是伤害或死亡。软件测试是评估软件质量和降低软件运行中出现失效风险的一种方法。
对测试的常见误解是,它只包含了运行测试,即执行软件和检查结果。如第1.4节说述,软件测试是一个包含了许多不同活动的过程;测试执行(包括检查结果)只是这些活动之一。测试过程还包括诸如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测试设计,测试实施,报告测试进度和结果,以及评估测试对象的质量等活动。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angjianghui/p/1302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