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en的英文翻译为“专家”,“内行”。Maven是Apache下一个纯Java开发的开源项目,它是一个跨平台的项目管理工具,即针对Java项目的构建和依赖管理。Maven提供了开发人员构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框架,从清理、编译、测试、报告、打包、再到最后的部署。简单来说Maven就方便Java项目的创建,然后方便开发者对项目的管理。
Maven在企业中使用非常的广泛,虽然用的很多,但是有些人对于Maven的发音任然不标准。Maven 读音是 [?me?vn]。可以读作“霉文”或者”麦文”,但是不能读成”妈文”、”某文”等。
为什么使用Maven我们首先得去分析传统项目管理的缺陷有哪些:
根据以上缺陷便可以总结出使用Maven的好处:
Maven的下载地址为:https://maven.apache.org/download.cgi
-------------------------------------------------------------------------------------------------------------------------------------------
点击apache-maven-3.6.6-bin.zip下载。这里当然选择的是最新的版本,下载成功之后,在电脑上解压。
解压后的文件目录如下所示:
下面介绍一下各个文件的作用:
我们光下载了Maven的文件是不行的,还得配置全局变量,下面是对Maven的配置。
注意:Maven是依赖于JDK的,所以我们在安装 Maven之前,电脑上必须先安装 JDK。
首先右击此电脑—>属性—>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环境变量。
①、新建系统变量:MAVEN_HOME。变量值:D:\Maven\apache-maven-3.6.3(这是你Maven的存储路径)
②、编辑系统变量:Path。添加变量值:%MAVEN_HOME%\bin。其中“%MAVEN_HOME%\bin”代表的就是”D:\Maven\apache-maven-3.6.3\bin“目录。
③、检验配置是否成功:用win键+R,输入cmd进入dos命令,输入mvn -v,出现如下信息则表明成功!
④、配置运行参数环境变量(可选配置):MAVEN_OPTS。变量值:-Xms128m -Xmx512m。
因为Maven使用来Java来启动的,所以依赖于JVM。所以可以通过JAVA命令参数的方式来设置MAVEN运行参数。
①、修改本地仓库位置。
Maven管理的jar包默认是存储在C盘用户目录下的 .m2 下的repository中。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强迫症的话(不喜欢把无关系统的东西放在C盘),可以更改Maven的存储位置。
首先我们找到解压的Maven文件,然后打开conf目录下的setting.xml。
大概在55行左右我们加入如下配置文件:
<localRepository>D:/Maven/maven-repository</localRepository>
我把它存放在D盘下。
②、修改镜像源。
Maven默认下载jar包是从国际远程仓库下载的,所以我们在国内下载jar包是非常非常的慢,所以我们需要改一下,这里推荐阿里云的仓库。
大概在setting.xml中的第159行左右我们加入如下配置文件:
<mirror> <id>alimaven</id> <name>aliyun maven</name> <url>http://maven.aliyun.com/nexus/content/groups/public/</url> <mirrorOf>central</mirrorOf> </mirror>
③、修改Maven默认的JDK版本。
我们在使用编辑软件开发时,编辑软件总是默认给我们设置奇奇怪怪的JDK版本,导致程序总是莫名的报错,这一点我是采过坑的。自己电脑上安装的什么版本的JDK我们就设置对应的JDK版本就可以了。
大概在setting.xml中的第218行左右我们加入如下配置文件:
<profile> <id>jdk-1.8</id> <activation> <jdk>1.8</jdk> <activeByDefault>true</activeByDefault> </activation> <properties> <maven.compiler.source>1.8</maven.compiler.source> <maven.compiler.target>1.8</maven.compiler.target> <maven.compiler.compilerVersion>1.8</maven.compiler.compilerVersion> </properties> </profile>
我的是JDK1.8版本。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tanghaorong/p/1303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