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
在什么重要的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作者皮特·提尔,硅谷教父级人物。2000年互联网大崩溃的幸存者,同时也是电子商务的先驱。
上文是他对应聘者的一个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夸张/哲学性/开放性的问题。这是考验一个人气量和深度的好问题。妥妥的送命题。
但如果你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本书估计就不是适合你。因为 本书所鼓励和推崇的 创新式创业的出发点,恰恰就需要从这个答案开始。
说真的本书的结构比较接近《失控》,收集大量言行素材,然后整理归纳,写手润色,最后大佬宣发。阅读起来生涩而且缺乏很强的推演性。 希望将这部书当CookBook,看完就冲锋创业,大概率是跳楼告终。这是沉浸硅谷创投界老兵的丛林笔记,“我就是这样活下来的”。我相信大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书中的内容到底算法则还是个人领悟。是这种硅谷成就了大佬,还是因为大佬而改变了硅谷。但这就是硅谷之所以是硅谷。
未来是进步的。
有的进步是水平,有的是垂直的。都是好的。不过垂直的更好。进步创造的价值令我们生活的现代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更富足.但是人们忽视了这种进步的来源,
事实上,绝大部分创新都来源于创新公司.初创公司死亡率是最高的,存活下来的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一个思维运动,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质疑现有的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
相对于开始的反主流问题,可以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有什么是大家都赞同的.
然后从中识别出不切实际的大众观点,洞察其背后的反主流事实.
狂热的时候保持冷静,崩溃的时候保持坚韧。
现在MBA从那次浪潮中总结出4点:
循序渐进,保持精简和灵活,不要太多大计划,走好这一步,改进中竞争,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然后对立面也可能成立
大胆尝试,坏计划比没有好,要赚钱就应该回避竞争,产品要有,营销也要跟上。
最大的反潮流,不是抵制,而且在潮流中任然保留独立思考。
反主流在商业上就是:有什么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成立
价值是相对的,行业可能很大,但是各种因素下,可能无利可图。反而在某个领域的垄断才是价值的来源。
垄断公司会隐藏自己,陷入竞争的公司才会夸大自己的地位。
只有垄断才可能从容思考,放宽视野,发现更多的可能。一旦陷入竞争的泥潭,就只能等待完蛋的倒计时。
通过垄断,才能不断做扩展通过不停的做并集
陷入竞争,就只能通过交集找不停找到一块又一块喘息之地。
除非能保证你的事业能避免竞争,不然就从充满竞争的领域开始创业
规避竞争的同时不要畏惧考验。找到输入您的复利公式,坚持的同时,活过当下。
产品的优势要甩开对手10倍,才能成为你的杀手锏。
利用网络效应让你占领市场,
规模经济,让你一本万利,
品牌能为你开路。
起步,要找到你的能吃定的小市场,然后从这里出发,扩大规模。
记住 硅谷的破坏是指,通过技术性创新,通过逐步改进,最终取代现有的方案的产品。这种替代可以视为一种破坏。事实上,真的的创新,应该比破坏带来更多的回馈。
成功不应该是偶然。
应该是有目标地不断前进的结果。
对未来的悲观主义是创新的障碍,事实上乐观的不明确才是应有的常态,所以长期规划仍然是最重要的
初创公司应该成为 获得80%收益那20%的份额。如果能实现幂次法则就更好了。
成功,一定伴随秘密,而且大众根本不配知悉。
构建你的公司,人和权必须厘清。好的人,好的分配,是公司的基础。
要可以All IN的人,要志同道合的人。要能延迟的满足的人。
打造了好的产品,你还要卖出去
好像很复杂的样子,那我们看看特斯拉是怎么做到的?
从0到1 Zero to One 读书笔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needajob/p/1306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