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了一线架构师实践指南,其中结合这具体的实例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一步步的讲解着架构在构建过程中的方法,以及步骤。
首先,最为软件的第一步,其肯定是有需求驱动的。用书中的话说就是“需求进,架构出”,架构的设计应该始终贯穿这一条主线。任何软件的工作的进行都必须按照需求进行,在开始设计时必须要认真的分析需求,需求 = 功能 + 质量 + 约束。想想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需求的解释是啥,实际开发过程中我想大多数人关注的也就只是功能了,但是这样的设计往往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单关注功能,而忽略其隐含的质量以及约束条件,这样的程序自身就是个bug。
有了需求的驱动,就可以进行架构的设计了。书中将架构的设计分为了三个阶段。
在此书中多次提到的就是对质量以及需求的以及其相关的约束,功能属性这些方面都非常的浅显,对公能分析就可得到,到往往非功能属性的质量以及约束才是评价一个软件、决定一个软件成败的关键。而且,对于质量属性来说不可能达到面面俱到,必须把握一个关键的属性,这是考验一个优秀架构师的重点。只有把握好关键质量,以及主要约束,才能让一个优秀的架构完整落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jm-zsy/p/1309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