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另外我们也许还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模块:
这个时候也许能够利用经验和丰富的debug技巧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处理并不完美,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规范,在编码过程中难以顾及其他模块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引入单元测试。
当在对代码进行修改时,利用单元测试就能够清晰的知道是否破坏了老的业务逻辑,这样大大减少了回归出错的可能性。而当我们从测试那里获得了一个bug时,就可以通过测试用例去还原,当我们这个测试通过后,这个bug也就解决了,而且这个bug fix的测试用例也保证了这个bug以后不会再次出现。
有了单元测试的保障,我们可以比较大胆的进行重构设计,而单元测试也会成为重构时很好的一个模具。当然在重构时也需要对单元测试进行重构,但是和可靠性相比,这种额外的负担是值得去承受的
在调试中,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来触发需要调试的代码,但是在单元测试中,我们能够针对需要调试的代码构建相关的测试用例,方便的进行反复的测试与模拟,大大减少了调试的时间。
测试的存在价值就是为我们发现并解决错误,单元测试更是如此,当我们对自己的代码进行单元测试时,就能容易的排除掉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起码我们能够保证在一些正常的情况下代码是可以正确工作的。
好的代码就是一份好的文档,单元测试更是如此。一份好的单元测试能够描述在对应的情况下,代码应该有如何的预期表现,那么别人只需要查看测试用例就能清楚的知道代码的功能。
一份代码如果和其他代码强耦合,它是难以被测试的,所以为了测试,开发人员会被驱使写出低耦合、可扩展的代码。
单元测试中有测试驱动开发(TDD)与行为驱动开发(BDD)两种思路
基于目前项目的情况与开发流程,我选择了BDD作为测试框架,并会选择使用XCTest + OCMock + OCHamcrest的方案,以下是三个框架的介绍:
mock即为模拟,OCMock可以伪造(模拟)一个对象,给它一些预设的值之类的,并进行对应的验证
比如在我需要测试WiFi直连模块时,我需要一个WiFi才能测试直连功能,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OCMock,去模拟一个WiFi对象,它可以是模拟成风险WiFi,也可以模拟成免费WiFi,这样我们的直连模块的测试就完全独立于WiFi对象,可以方便的进行测试。
在写任何测试前,应该明确应该要测试什么,一般的情况下,单元测试应该包括这些内容:
针对目前项目情况,我会使用单元测试与人工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去进行,因为目前我们大部分功能都是与UI牵连,不能完全依靠单元测试去完成所有的测试工作,但是我们可以将逻辑部分进行分离,举网络连接模块为例:
请求流程
我们可以对界面相关的部分测试进行拆解,在逻辑部分实现单元测试,而人工测试部分单纯检查整个直连流程和界面部分是否正常。
这样能够避免人工测试时依赖于逻辑的情况,比如在需要测试发起100个请求后模块是否会出现问题时,无需依靠手工去真的连接100次,只需要在单元测试中模拟进行100次连接,并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就可以。
在项目中,我们有大量的类,全部覆盖单元测试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进行挑选。以下是我列举的一些因素。
比如在本地数据存储模块中,我们需要保存不同的数据,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构造不同的测试数据进行保存,查看是否保存成功,数据部分是单元测试最需要覆盖的部分。
比如在连接模块中,需要对部分请求结果进行过滤,这就是一个逻辑,针对这种逻辑,可以在单元测试中进行测试是否过滤成功,而人工测试则无需关注过滤的逻辑,仅仅需要关注过滤后界面是否正常显示。
比如在连接模块中,连接的状态就有8种,包括了连通性检查、连接中、已连接等,这些状态能够利用单元测试很好的模拟出来,这样就解决了人工测试下难以模拟不同状态转换的问题。
我们写代码最终的目的只有两个:实现需求与提高代码质量,在保证完成需求的前提下,增加单元测试能提高代码的质量与可维护性,纵使在引入了单元测试后,我们也许会面临增加了研发的代码量,花费更多精力在编写单元测试上,增加了开发成本,但我认为相比于单元测试带来的优势,这些是能够克服的。
以上内容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有被帮助到的朋友欢迎点赞,评论。
如果对软件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面试经验交流。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我们会有同行一起技术交流哦。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aqian/p/1322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