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任何对象都有生命周期,线程也不列外。当Thread对象创建完成,线程的生命周期就开始了。当run()方法中代码正常执行完毕或者线程抛出一个未捕获的异常(Exception)或者错误(Error)时,线程的生命周期便会结束。线程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新建状态(New)、就绪状态(Runnable)、运行状态(Running)、阻塞状态(Blocked)和死亡状态(Terminated),线程的不同状态表明了线程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在程序中,通过一些操作,可以是线程在不同状态之间转换。
创建一个线程对象后,该线程对象就处于新建状态,此时还不能运行,和其他Java对象一样,仅仅有Java虚拟机为其分配了内存,没有表现出任何线程的动态特征。
当线程对象调用了start()方法后,该线程就进入就绪状态(可运行状态),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池中,此时它只是具备了运行的条件,能否获得CPU使用权开始运行,还需要等待系统的调度。
如果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得了CPU的使用权,开始执行run()方法中的执行体,则该线程处于运行状态。当一个线程启动后,它不可能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除非它的线程执行体足够短,瞬间就结束了),当使用完系统分配时间后,系统就会剥夺该线程占用的CPU资源,让其他线程获得执行机会。只有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才可能转换到运行状态!
一个正在执行的线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耗时的输入/输出操作时,会放弃CPU的使用权,进入阻塞状态。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后,就不能进入排队队列。只有当引起阻塞的原因被消除后,线程才可以转入就绪状态。
线程由运行状态转换成阻塞状态的原因,以及如何从阻塞状态转换成就绪状态:
线程从阻塞状态只能进入就绪状态,而不能直接进入运行状态,也就是说:结束阻塞的线程需要重新进入可运行池中,等待系统的调度。
线程的run()方法正常执行完毕或者抛出一个未捕获的异常(Excption)、错误(Error),线程就进入死亡状态。一旦进入死亡状态,线程就不再拥有运行的资格,也不能再转换到其他状态。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x60079/p/1325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