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不能单独运行,只有将程序装载到内存中,系统为它分配资源才能运行,而这种执行的程序就称之为进程。简单说: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者正在运行的程序便称为进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如:运行中的QQ、WPS等。
程序是指令的集合,它是进程运行的静态描述文本;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进程作为资源分配的单位,系统在运行时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区域。
并行:多个CPU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比如:多个人同时做不同的事。
并发:一个CPU(采用时间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比如:秒杀、多个人做同一件事。
在程序设计层面,并发设计让并发执行成为可能,而并行是并发执行的一种模式。
例子
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
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
进程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 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
电脑管家和音乐的程序执行起来便有了进程1和进程2,电脑管家程序中的两块代码(线程)分别负责一键清理和一键查杀,而操作系统做任务调度时是以线程为单位的。
Java程序是在JVM(java虚拟机中运行的),而JVM其实是java.exe运行起来的,因此,JVM是一个进程,那我们便可以在JVM上进行多线程编程了。
继承于Thread类
创建一个继承于Thread类的子类
重写Thread类的run() --> 将此线程执行的操作声明在run()中
创建Thread类的子类的对象
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
class Mythread1 extends Thread {
//重写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uper.run();
for (int i = 0; i < 10 ; i++) {
if(i%2==0){
try {
//线程睡眠
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i);
}
}
}
}
class My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重写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i);
}
}
}
//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class ThreadCall implements Callable{
//重写call方法,将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方法中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i);
sum += i;
}
}
return sum;
}
}
class Number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 0;i <= 100;i++){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new NumberThread() 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任务到来。
service.execute(new NumberThread());
service.shutdow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Mythread1 mythread = new Mythread1();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1.currentThread().getName());
mythread.setName("我是子线程!");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1.currentThread().getName());
//通过此对象调用start():①启动当前线程 ② 调用当前线程的run()
mythread.start();
for (int i = 0; i < 100; i++) {
if (i % 2 == 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Priority() + ":" + i);
}
if(i==20){
try {
//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此时线程a就进入阻塞状态,直到线程b完全执行完以后,线程a才结束阻塞状态。
mythread.joi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hello");
//***********************************************************************//
//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Mythread2 mythread2 = new Mythread2();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创建Thread类的对象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mythread2);
thread2.setName("我是实现方式的线程1:");
thread2.start();
Thread thread3 = new Thread(mythread2);
thread3.setName("我是实现方式的线程2:");
thread3.start();
//***********************************************************************//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对象
ThreadCall threadCall = new ThreadCall();
//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的对象
FutureTask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threadCall);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try {
Object sum = futureTask.get();
System.out.println("总和为:" + 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NEW:新建状态。在创建完 Thread ,还没执行 start() 之前,线程的状态一直是 NEW。可以说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一个线程映射着,只是一个对象。
*
* RUNNABLE:运行状态。线程对象调用 start() 之后,就进入 RUNNABLE 状态,该状态说明在 JVM 中有一个真实的线程存在。
*
* BLOCKED:阻塞状态。线程在等待锁的释放,也就是等待获取 monitor 锁。
*
* WAITING:等待状态。线程在这个状态的时候,不会被分配 CPU,而且需要被显示地唤醒,否则会一直等待下去。
*
* TIMED_WAITING:超时等待状态。这个状态的线程也一样不会被分配 CPU,但是它不会无限等待下去,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就停止等待。
*
* TERMINATED:终止状态。线程执行完成结束,但不代表这个对象已经没有了,对象可能还是存在的,只是线程不存在了。
*/
public enum State {
NEW,
RUNNABLE,
BLOCKED,
WAITING,
TIMED_WAITING,
TERMINATED;
}
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同步监视器){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同步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how (String name){
//方法的具体操作
}
//使用lock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class A{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m(){
lock.lock();
try{
//用来保证线程安全的代码;
}
finally{
lock.unlock();
}
}
}
synchronized 与 Lock的异同?
相同:二者都可以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不同:synchronized机制在执行完相应的同步代码以后,自动的释放同步监视器
Lock需要手动的启动同步(lock()),同时结束同步也需要手动的实现(unlock())
优先使用顺序:
Lock --> 同步代码块(已经进入了方法体,分配了相应资源) --> 同步方法(在方法体之外)
原创不易,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作者:潇~萧下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manongxiao/p/13290580.html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manongxiao/p/1329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