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是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程序一旦运行就是进程。
进程可以看成程序执行的一个实例。进程是系统资源分配的独立实体,每个进程都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进程无法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变量和数据结构,如果想让一个进程访问另一个进程的资源,需要使用进程间通信,比如管道,文件,套接字等。
一个进程可以拥有多个线程,每个线程使用其所属进程的栈空间。线程与进程的一个主要区别是,统一进程内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同一进程内的多个线程会共享部分状态,多个线程可以读写同一块内存(一个进程无法直接访问另一进程的内存)。同时,每个线程还拥有自己的寄存器和栈,其他线程可以读写这些栈内存。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进程的一条执行路径。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特定执行路径。当一个线程修改了进程的资源,它的兄弟线程可以立即看到这种变化。
根本区别: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而线程是处理器任务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资源开销: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程序上下文),程序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线程可以看做轻量级的进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之间切换的开销小。
包含关系:如果一个进程内有多个线程,则执行过程不是一条线的,而是多条线(线程)共同完成的;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所以线程也被称为轻权进程或者轻量级进程。
内存分配:同一进程的线程共享本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进程之间的地址空间和资源是相互独立的
影响关系: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他进程产生影响,但是一个线程崩溃整个进程都死掉。所以多进程要比多线程健壮。
执行过程:每个独立的进程有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出口。但是线程不能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两者均可并发执行
1.需要频繁创建销毁的优先使用线程;因为对进程来说创建和销毁一个进程的代价是很大的。
2.线程的切换速度快,所以在需要大量计算,切换频繁时使用线程,还有耗时的操作时用使用线程可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
3.因为对CPU系统的效率使用上线程更占优势,所以可能要发展到多机分布的用进程,多核分布用线程。
4.并行操作时用线程,如C/S架构的服务器端并发线程响应用户的请求。
5.需要更稳定安全时,适合选择进程;需要速度时,选择线程更好。
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
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个线程必须等待的时候,CPU可以运行其它的线程而不是等待,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
线程也是程序,所以线程需要占用内存,线程越多占用内存也越多;
多线程需要协调和管理,所以需要CPU时间跟踪线程;
线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会相互影响,必须解决竞用共享资源的问题;
线程太多会导致控制太复杂,最终可能造成很多Bug;
生活举例
你早上上班,正要打卡的时候,手机响了。。你如果先接了电话,等接完了,在打卡,就是单线程。
如果你一手接电话,一手打卡。就是多线程。
2件事的结果是一样的。。你接了电话且打了卡。
同步应用程序的开发比较容易,但由于需要在上一个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新的任务,所以其效率通常比多线程应用程序低。如果完成同步任务所用的时间比预计时间长,应用程序可能会不响应。多线程处理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过程。例如,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在您处理文档的同时,可以检查拼写(作为单独的任务)。由于多线程应用程序将程序划分成独立的任务,因此可以在以下方面显著提高性能:
多线程技术使程序的响应速度更快,因为用户界面可以在进行其他工作的同时一直处于活动状态。
当前没有进行处理的任务可以将处理器时间让给其他任务。
占用大量处理时间的任务可以定期将处理器时间让给其他任务。
可以随时停止任务。
可以分别设置各个任务的优先级以优化性能
多进程:操作系统中同时运行的多个程序
多线程:在同一个进程中同时运行的多个任务
举个例子,多线程下载软件,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线程,但是通过程序运行的结果发现,每一次结果都不一致。 因为多线程存在一个特性:随机性。造成的原因:CPU在瞬间不断切换去处理各个线程而导致的,可以理解成多个线程在抢CPU资源。
多线程提高CPU使用率
该博文是总结了:[https://blog.csdn.net/ThinkWon/article/details/102021274]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18046/article/details/85041947]
[https://blog.csdn.net/function__/article/details/80883084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eb-studykeeping/p/1338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