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文言实词

时间:2020-09-02 09:18:29      阅读:4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一、“以”字的用法

(一)“以”字作介词的用法

1. 表示物品的用法:译为:拿,用,凭着

  • ①愿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希望十五座城换玉璧
    • 易:交换
  • ②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 用刀砍狼的头首

2. “以”字表示凭借的用法:译为:凭,靠

  • 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从此他凭借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 ②久之,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 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 ③皆好辞而赋见称。(《屈原列传》)
    • 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 皆:全,都
    • 见:表被动

3. “以”字表示所处置的对象的用法:译为:把。

  • ①操当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

4. “以”字表示时间、处所的用法:译为:于,在,从。

  •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 在8月13日在街头斩首。
  •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 在明朝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步行到华山做道士。
    • 黄冠:道士
  •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 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
    • 汝:你

5. “以”字表示原因的用法:译为:因为,由于。

  •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
    列传》)
    • 怀王因为不知道分辨忠臣,所以对内被郑袖迷惑,对外被张仪欺骗。
  • 于:被

6. “以”字表示依据的用法: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 现在根据实际情况来验证它
  •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 其余的船只按照顺序依次前进

7.“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以”字作连词的用法: .

1. “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用法: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2. 以”字表示承接关系的用法: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
    •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
  • ②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 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

3. “以”字表示目的关系的用法: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这样的话就请你立太子为王.用来断了秦国的欲望!
  •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 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
  •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 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

4、“以”字表示因果关系的用法: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 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 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就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
  •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诸侯因为公子能耐大,手下多有能人,故而不敢同魏国开战谋算魏国加起来前后怕不得有十来年的样子。

5、“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用法: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 《归去来辞》)
    •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三)“以”字作助词的用法

1. “以”字作语助的用法: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
  •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 方位)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 表范围)
    • 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二、"于"字的用法

1.对,对于。
  • ①贫者语于富者日。
    • 穷人对富人说
2. 在
  • 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 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
  • 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 于是用九宾礼在正殿上接待了
  • ③缙绅、大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3. 与,跟,同。
  • 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
  •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
  • ③燕王欲结于君。
  • 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 到。
  •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 从,自。
  • ①子子闻之,起于鲁。
  • ②侄废孟子而不立,非将源于小儒乎?
  •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 ......面。
  •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
  • ①孔子日: “苛政猛于虎也。”
  • 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 “于”。)
8.被。
  • ①君幸于赵王。
  • ②受制于人。
  •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
  • 不拘于时,学于余。 (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
  •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 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
  • 我以妖下之利尽归于己。
12.复合结构的用法
(1) “于是”:

(1)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3)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父死于是。
(4)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5)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6)从此。例:遂墨以彝文公,晋于是始墨。

(2)“于路”: 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3) “于呼”: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泛之,众信同,于是乎书。
文言文练习题

文言实词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MrFlySand/p/1359980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