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盘接口类型
1.硬盘接口:
(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亦称串行ATA,是串行SCSI(SAS:Serial Attached SCSI)的孪生兄弟,两者的排线兼容,SATA硬盘可接上SAS接口。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一种电脑集线的技术,其功能主要是作为周边零件的数据传输,如:硬盘、CD-ROM等设备而设计的接口。串行SCSI 由并行SCSI物理存储接口演化而来,是由ANSI INCITS T10技术委员会(T10 committee)开发及维护的新的存储接口标准。与并行方式相比,串行方式能提供更快速的通信传输速度以及更简易的配置。此外SAS并支持与串行式ATA(SATA)设备兼容,且两者可以使用相类似的电缆。)
一种用于高速存储设备以及存储网络的连接协议,在光纤通道网络上传输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命令的高速串行接口。
2.搭配方式
SSD+SAS=======>"土豪搭配"
SSD+SATA========="常规"
机械磁盘+SAS======="常规"
机械磁盘+SATA========>"内部服务"
二、raid==>"硬盘的集群"
多块硬盘要链接到RAID 卡(阵列卡)上,然后制作raid
至少1块盘
容量:n块盘合在一起的总容量
性能:理论上,n快盘合在一起的读写速度
冗余性:不允许坏任何一块盘
场合:追求读写性能,但对数据安全性无需求,例如:集群服务器
特点:追求速度,不考虑安全
只能2块盘
容量:1快盘对的容量
性能:几乎就是一块盘的读写速度
冗余性:可以坏一块盘,另一块盘有完整的数据
场合:对数据安全性有要求,对读写速度没有特殊要求,例如:服务器的系统盘
特点:追求数据安全,不考虑速度
至少3块盘(两两之间奇偶效验---->异域运算,结果:相同为0,不同为1)
容量:废掉1块盘的容量,等量盘情况,容量低于raid1
性能:读写速度低于raid0,高于raid1
冗余性:可以坏一块盘,课通过奇偶效推导坏盘数据
场合:一般场合都可用
至少4快盘
容量:2块盘
性能:2快盘读写
冗余性:造价高
场合:通常用于数据库服务器
计算机体系三层结构及优化
优化的基本原则
1、针对读操作,数据能从内存取就不要从硬盘
2、针对写操作,在内存中攒一波再写入硬盘
三、操作系统
批处理系统
一次只把一个/道程序读入内存,运行完毕后,再执行下一个程序,没有并发,称之为串行
优点: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资源
缺点:
1、整个过程是需要人参与的
2、让程序员明显地感觉到等待
3、程序的运行是串行
串行:多个任务是一个运行完毕再运行下一个
并发:多个任务看起来是同时运行的
多道技术==>并发
1、空间上的复用:多道程序在运行前先必须加载到内存中
2、时间上的复用:多个任务复用cpu的时间片,通俗地讲就是cpu在多个程序之间来回切换
什么时候切换呢?
I:当一个任务遇到IO,肯定要切换==>提升效率
II:一个任务没有遇到IO但是占用CPU时间过长,也要切换==>降低效率
ps:多个进程的内存空间是互相隔离的,而且是物理隔离
分时操作系统CTTS:多用户多任务
应用多道技术来实现多个任务的并发的运行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uangShi-HolySpirit/p/1379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