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需求分析心得

时间:2020-11-15 23:04:47      阅读:5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 需求的目标

需求分析是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需求分析是在软件系统分析人员的操作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和开发者之间需要达成的是对系统的一致性需求认识,需要将软件用户对于软件的一系列意图、想法转变为软件开发人员所需要的有关软件的技术规格,并由此实现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有效通信,它涉及面向用户的用户需求和面向开发者的系统需求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需求分析是软件计划阶段的重要活动,也是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阶段是分析系统在功能上需要“实现什么”,而不是考虑如何去“实现”。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把用户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分析与整理,确认后形成描述完整、清晰与规范的文档,确定软件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完成哪些工作。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目标的实现者提交的成果要达到什么程度,满足什么样的要求。这是对需求成果质量的约束和要求。首先,需求必须是正确的,错误的需求是不可以的。需求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那么什么事正确的需求呢,这要从一致性和全面性来探讨。

一致性和正确性:

1.整体和部分之间要要相互贯通:整体确定主题、统一规则和标准,界定范围,限定各部分展现的内容和方式;部分则在整体的要求下,以整体可接受的方式充实和展现自在的内容;

2.需求文档的一致性:需求中整体和部分描述和规范都应保持一致性;

3.用户界面的一致性:系统展现给用户界面,界面与界面应该体现相同的风格和样式,布局协调给人以美感;

4.需求文档和用户界面的一致性:需求文档界定了用户界面展现的内容,用户界面则充分落实了文档内容的展现;

 

 

2. 需求从哪里来

探讨需求的所得,首先,要明确需求分析的目标是谁的目标?实际上,需求分析所得的实现依赖的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通过项目协作对需求分析的过程和结果都贡献着力量,发挥着作用。需求分析师只是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如果没有组织中的个体,要达到需求分析是远远不够滴。一款好的软件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有效获取用户需求,是实施软件开发时需要完成的第一项工作。而需求从甲方获取,就我们的项目组来说,指导老师就是我们的甲方。我们的项目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要求和对项目的理解来获取的。

3.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功能分解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信息建模法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原型法。我们主要使用的就是原型法,主要工作就是我们设计好原型,然后和老师进行讨论,讨论后老师觉得我们的原型太简单,思考的不周全,有许多由于我们经验欠缺而忽视的种种问题,最后给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我们的需求文档也就逐渐完善。

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问题而对问题做的一种符号抽象。可以把模型看作为一种 思维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把问题规范地表示出来。因此,分析时期的建模,就是针对用户需求、系统需求等,采用图示方式进行直观描述。 软件问题往往是复杂的,而建模可以使问题简化。人的头脑每次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 模型通过把系统分解成人的头脑一次能处理的若干个子部分,从而减少系统的复杂程度。我们在需求文档的编写过程中,使用PowerDesigner等工具完成建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需求获取中的注意事项

做需求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而且自己要对所做项目的核心定位和目标客户有深刻的理解和了解。

1、     多与老师和所做相似项目的人沟通、交流。一般来说老师叫我们做项目,他本身肯定对项目非常熟悉,而且我们做这个项目主要都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做,所以需要反复的去找老师确认需求

2、     在获取了基本的功能需求后,我们还可以自己添加一些额外的对于用户体验有帮助的界面设计方面的扩展,使得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当然前提是不能改变项目的原型

3、     多做一些表格或者文档来帮助我们能够记住老师提出的小问题或者是简单的需求。这点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可能是比较头痛的事情,其实我认为写文档十分的重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鸡肋,作为应用型的文档,我们只要把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5. 对于实际企业中的需求分析的展望

当我们步入社会,进入企业,参与工作之后,我们也会面临编写需求分析的一系列工作。我们对待需求分析应该更加的具体化、结构化、深入化、细致化,因为需求分析就是一栋“软件大楼”的设计图纸,而且这份图纸不仅是技术人员的方向航标,也是客户对于这个软件的第一印象

 

需求分析心得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aohao0520/p/1397996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