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edis 中有五种数据类型
Redis 内部使用一个 redisObject 对象来表示所有的 key 和 value。
Redis 内存淘汰指的是用户存储的一些键被可以被 Redis 主动地从实例中删除,从而产生读 miss 的情况,那么 Redis 为什么要有这种功能?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设计初衷。Redis 最常见的两种应用场景为缓存和持久存储,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内存淘汰策略更适合于那种场景?是持久存储还是缓存?
假设我们有一个 Redis 服务器,服务器物理内存大小为 1G 的,我们需要存在 Redis 中的数据量很小,这看起来似乎足够用很长时间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我们放在 Redis 里面的数据越来越多了,数据量大小似乎超过了 1G,但是应用还可以正常运行,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的可见内存并不受物理内存限制,而是虚拟内存,物理内存不够用没关系,操作系统会从硬盘上划出一片空间用于构建虚拟内存,比如32位的操作系统的可见内存大小为 2^32
,而用户空间的可见内存要小于 2^32
很多,大概是 3G 左右。好了,我们庆幸操作系统为我们做了这些,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这背后的代价是不菲的,不合理的使用内存有可能发生频繁的 swap,频繁 swap 的代价是惨痛的。所以回过头来看,作为有追求的程序员,我们还是要小心翼翼地使用好每块内存,把用户代码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抛给操作系统解决。
内存的淘汰机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内存,用一定的缓存 miss 来换取内存的使用效率。
作为 Redis 用户,我们如何使用 Redis 提供的这个特性呢?
# maxmemory <bytes>
我们可以通过配置 redis.conf
中的 maxmemory
这个值来开启内存淘汰功能,至于这个值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内存淘汰的过程来理解它的意义:
maxmemory
则开始根据用户配置的不同淘汰策略来淘汰内存(key),从而换取一定的内存maxmemory
为 0 的时候表示我们对 Redis 的内存使用没有限制
内存淘汰只是 Redis 提供的一个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功能,必须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策略,内存淘汰策略讲的是为实现内存淘汰我们具体怎么做,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淘汰键空间如何选择?在键空间中淘汰键如何选择?
Redis 提供了下面几种淘汰策略供用户选择,其中默认的策略为 noeviction
策略:
这里补充一下主键空间和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批键存储在Redis中,则有那么一个哈希表用于存储这批键及其值,如果这批键中有一部分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这批键还会被存储到另外一个哈希表中,这个哈希表中的值对应的是键被设置的过期时间。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为主键空间的子集。
我们了解了 Redis 大概提供了这么几种淘汰策略,那么如何选择呢?淘汰策略的选择可以通过下面的配置指定:
#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但是这个值填什么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应用请求对于 Redis 中存储的数据集的访问方式以及我们的诉求是什么。同时 Redis 也支持 Runtime 修改淘汰策略,这使得我们不需要重启 Redis 实例而实时的调整内存淘汰策略。
下面看看几种策略的适用场景:
另外,volatile-lru
策略和 volatile-random
策略适合我们将一个Redis实例既应用于缓存和又应用于持久化存储的时候,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两个 Redis 实例来达到相同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将key设置过期时间实际上会消耗更多的内存,因此我们建议使用 allkeys-lru
策略从而更有效率的使用内存。
上面提到的 LRU(Least Recently Used)策略,实际上 Redis 实现的 LRU 并不是可靠的 LRU,也就是名义上我们使用 LRU 算法淘汰键,但是实际上被淘汰的键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最久没用的,这里涉及到一个权衡的问题,如果需要在全部键空间内搜索最优解,则必然会增加系统的开销,Redis 是单线程的,也就是同一个实例在每一个时刻只能服务于一个客户端,所以耗时的操作一定要谨慎。为了在一定成本内实现相对的 LRU,早期的 Redis 版本是基于采样的 LRU,也就是放弃全部键空间内搜索解改为采样空间搜索最优解。自从 Redis3.0 版本之后,Redis 作者对于基于采样的 LRU 进行了一些优化,目的是在一定的成本内让结果更靠近真实的 LRU。
Redis 有两种持久化机制:
RDB 持久化方式会在一个特定的间隔保存那个时间点的一个数据快照
AOF 持久化方式则会记录每一个服务器收到的写操作。在服务启动时,这些记录的操作会逐条执行从而重建出原来的数据。写操作命令记录的格式跟 Redis 协议一致,以追加的方式进行保存
Redis 的持久化是可以禁用的,就是说你可以让数据的生命周期只存在于服务器的运行时间里。两种方式的持久化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是当 Redis 重启时,AOF 文件会被优先用于重建数据。
将请求发送到任意节点,接收到请求的节点会将查询请求发送到正确的节点上执行。
Sentinel
因为 CPU 不是 Redis 的瓶颈。Redis 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或者网络带宽。(以上主要来自官方 FAQ)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 CPU 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
在大促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某些页面占用了一些稀缺服务资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其整个降级,以达到丢卒保帅;
比如商品详情页中的商家部分因为数据错误了,此时需要对其进行降级;
比如商品详情页上有推荐信息/配送至等异步加载的请求,如果这些信息响应慢或者后端服务有问题,可以进行降级;
比如渲染商品详情页时需要调用一些不太重要的服务:相关分类、热销榜等,而这些服务在异常情况下直接不获取,即降级即可;
比如多级缓存模式,如果后端服务有问题,可以降级为只读缓存,这种方式适用于对读一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比如秒杀抢购,我们可以只进行Cache的更新,然后异步同步扣减库存到DB,保证最终一致性即可,此时可以将DB降级为Cache。
在大促活动时,可以将爬虫流量导向静态页或者返回空数据,从而保护后端稀缺资源。
自动降级是根据系统负载、资源使用情况、SLA等指标进行降级。
当访问的数据库/http服务/远程调用响应慢或者长时间响应慢,且该服务不是核心服务的话可以在超时后自动降级;比如商品详情页上有推荐内容/评价,但是推荐内容/评价暂时不展示对用户购物流程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服务是可以超时降级的。如果是调用别人的远程服务,和对方定义一个服务响应最大时间,如果超时了则自动降级。
转自:有梦想的咸鱼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jq-blogs/p/1404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