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过程非常顺利,展示了大家整个beta冲刺的一个结果,柯老板也为我们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后续的final版本也改为web端功能的持续完善
姓名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答辩与总结 | 贡献分比例评定 |
---|---|---|---|---|---|---|---|
苏艺淞(组长) | alpha冲刺总结beta冲刺规划 云函数debug | 云函数debug 进度跟进,博客整理 | 因为base64编码过大的问题,改用分页传输数据 进度跟进,博客整理 | 所有的接口设计,博客整理 | web端课上点名 处理了一些接口和js的问题,博客整理 | ppt最终校对 | 23% |
卓越 | 画草图,雏形初步形成 | 画草图 | 原型设计 | 修改原型 | 完成移动端原型的修改 | ppt制作以及现场展示 | 8% |
李婉桦(前端组长) | 了解了一下uni-app做小程序(vue没学好,所以看不大懂) 分配人员找已有的小程序前端源码学习,以及学习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具 | 微信小程序的模板运行 | 前端组开了个会讨论接下来的任务和分工 看了一下微信小程序的开发文档 | 看了一点小程序开发的博客 | 跑了几个小程序的模板 | 无 | 5% |
何玉琦 | 了解一些小程序的知识 暂无代码签入 | 下载了微信开发者工具 学习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暂无代码签入 | 跑了几个模板 学习了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暂无代码签入 | 忙于复习接口,然后和前两天差不多,看了点微信小程序 暂无代码签入 | 学习了一点微信小程序,看了几个博客 暂无代码签入 | 无 | 5% |
张鸿霖 | 忙于SDN和数据库实践无进展 | 忙于SDN,看了一会uni-app | 和昨天一样,搞了一天SDN,各种出问题,心态崩了。然后看了一会微信小程序教程 | 和昨天一样,搞了一天SDN,各种出问题,心态崩了。改了一些前端交互代码,增加了等待加载的页面提示 | 继续SDN和学习微信开发者工具的使用 | 无 | 7% |
叶昊明(后端组长) | 温习js,向前端转型 做二维码点名的web端界面 | 深入js 尝试动态链接 | 动态链接 使用jQuery传输数据 | 二维码点名数据传输 | 二维码功能对接 | 无 | 10% |
魏荣峰 | 完成web端人脸识别 | 完成web端人脸识别 | 将本科目学生人脸信息导入 改进人脸信息加载方式,加载速度比之前快30倍 设置了一些规则,识别到对应人脸时在页面出现识别成功弹框 代码签入 | 检查了识别时toastr弹窗位置错位的问题 | 基本完成实时人脸点名 代码签入 | 临时组长 | 15% |
林桂坤 | 学习Unicloud和Uniapp的用法 | 学习Uniapp前端制作 | 学习Uniapp前端制作 | 学习vue.js的基本操作 | 学习vue.js的基本操作 | 无 | 5% |
林佳志 | 查找下载了几十个微信小程序模板 读取软工班数据并导入UNiCloud | 学习Unicloud和uniapp | 生成软工班的数据并导入UNiCloud | 试运行微信小程序模板 | 试运行微信小程序模板 | 无 | 7% |
高成旭 | 查找合适的背景图,博客整理 | 背景优化适配 | 背景优化适配 退出账号 | 一点页面优化 完成历史考勤交互 | 完成历史考勤交互 | 无 | 14% |
崔铉溶 | 拍照 | 拍照 | 拍照 | 拍照 | 拍照 | 无 | 1% |
我们的软件从当今课前课间点名占用时间长、点名效率低、准确性一般、误点几率高这些痛点切入,解决了老师上课点名环节较为繁琐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让点名效率得到提高、误点纪律大大降低,并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软件的定义比较清楚,因为我们的软件是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的,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和经历。
+我们对用户画像和场景分析做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即面向有课堂考勤需求的教师,在高校课堂上进行课堂点名,以达到统计学生考勤情况、统计平时分等目的。
原计划的目标的web端已经完成。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小程序端综合了时间和开发难度我们选择放弃,继续完善我们的web端。
我们按照原计划的交付时间进行了交付。
未计划达到具体的用户量,目前的版本仅供团队内部进行初步的调试和使用,后续完善后会面向校内师生开放使用,用户量会得到积累。
beta冲刺的时候还是需要稍微紧张一点,除去涉及相关功能设计的组员,其他组员也应当了解一下情况
改进:提升跟进进度的频率,及时做出调整,避免ddl前疯狂加班
-阐述问题的关键,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我感谢xxx同学对我的帮助,因为。
第六条:无论是团队内还是团队间,最有效的沟通方法是面对面的交谈
经常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会议,并且成员间开发过程有什么问题尽量都会第一时间交流。
第十二条:团队要定期反省如何能够做到更有效,并相应调整团队的行为。
经常开会,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调整。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uqiao1120/p/1405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