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环境:两个P2P device,一个作为Group owner(arm 板子), 一个作为p2p client(小米9),以pbc方式连接
小结:
1. p2p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有两个设备: P2P连接发起端/P2P连接接受端
双方通过协商来确定谁是Go,谁是Client
协商过程类似于三次握手,在双方都初始化好P2P后,读取对方的协商信息,来确定自己的角色。
在P2P GO/Client协商完成后,作为GO角色的设备后面就把自己切换到AP模式,而作为Client角色的设备就去连接GO的AP。
2. 在P2P连接接受端,当上层确认允许P2P连接时,会执行p2p_connect,此时会创建实际的P2P连接网口p2p-wlan0-x
3. 不同的商家实现P2P wlan口的方式不一样,其中p2p-dev-wlan0为虚拟的网口,在P2P扫描,协商阶段都是使用该网口。
在p2p_group_add创建组后,会创建p2p-wlan0-0,他才是内核实际注册网口,实际上P2P连接就是p2p-wlan0-0。
4. 已保存群组时的协商
在P2P连接完成后,若P2P连接断开后,再发起P2P连接,并不一定都需要P2P GO/Client的协商过程,这依赖双方是否都保存有P2P连接信息。
作为GO时保存的信息如下: p2p_supplicant.conf中网络节点内容
1 network={ 2 ssid=”DIRECT-ZT-Android_7ab3” 3 bssid=6e:fa:a7:dc:14:d6 4 psk=”zT32EqmT” 5 proto=RSN 6 key_mgmt=WPA-PSK 7 pairwise=CCMP 8 auth_alg=OPEN 9 mode=3 10 disabled=2 11 p2p_client_list=96:bd:db:15:b9:38 12 } 13 //ssid:GO的名称; 14 //bssid:GO自己的mac地址; 15 //psk:GO的密码; 16 //p2p_client_list:所连接的Client的mac地址;
作为Client时保存的信息如下:
1 network={ 2 ssid=”DIRECT-H0-Android_dd11” 3 bssid=96:bd:db:15:b9:38 4 psk=03e45fa923d8fbaf 5 proto=RSN 6 key_mgmt=WPA-PSK 7 pairwise=CCMP 8 auth_alg=OPEN 9 disabled=2 10 } 11 //ssid:所连接GO的名称; 12 //bssid:所连接GO的mac地址; 13 //psk:所连接GO的密码,已加密;
Intent:作为GO的优先级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4247464/p/1411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