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远离多巴胺的陷阱[转]

时间:2020-12-12 12:28:57      阅读:5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远离多巴胺的陷阱[]

- 1 -

过去三年里,我疯狂的迷恋电视剧和小说,常常为了追剧、追更要在床上看到眼皮不自觉耷拉下来才肯罢休,总希望可以通宵达旦把它们全部看完。

试过一天看完两部21集的韩剧,也试过一天里看完5本完结的长篇小说。那段时间,对于它们的热衷,几乎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回想起那三年,由于作息的不规律,每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都在大打折扣三年的成绩明显感觉到徘徊于可升可降的状态。

而今,这一段回忆已经变得愈渐隐约和陈旧。没有人会想料想到,现在的我已经远离了日夜颠倒的生活,逃离了“多巴胺陷阱”。

- 2 -

什么是“多巴胺陷阱”?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很容易因为兴奋感的产生而冲动行事。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兴奋的来源其实就是大量释放的多巴胺。

多巴胺的大量释放不仅会让我们无法做到理性思考,而且会让我们误以为眼前的东西会带来想要的兴奋和快乐。

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剧、小说以及玩游戏产生的兴奋感,实际上是生理上的多巴胺在“欺骗”我们。

- 3 -

自从那时候开始,我在看小说的时候,我就会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过程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愉快吗?

当我问了自己3、4次之后,我开始承认——看小说确实没有产生我以为的快乐。

后来,每当我因为心情不好,想要网购和吃零食,我也会下意识的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答案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提问中,变得愈见清晰。

是的,没有!

- 4 -

在不知不觉间,我逐渐停止了一直以来坚持的减压方式,小说、网购、甜品、零食,变得离我越来越远。

我开始用阅读书籍,学习知识代替了我的小说和购物;用散步进行减压。在走出了“多巴胺陷阱”之后,我的生活在逐渐的规律化。

真心希望你们也能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多巴胺陷阱”,下意识的去多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会产生想象中的快乐”。你甚至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意志力去抵制这种诱惑,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当你感到压力的时候,不妨多做点运动,也许这才是接近幸福最好的办法!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的确,我们现在越来越没有耐心安静的去做一件事了。因为我们的总是轻而易举的被那些火爆的东西刺激,这会让我们那一瞬间感到很「爽」,从而得到了一个个碎片化的满足,于是我们所有的生活都被它们填满了。

然而,上帝作为整个宇宙的设计师,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个设计,莫过于给人类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枷锁:

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

人性有一种基本特征,会对那些让我们对那些感到「爽」的东西产生依赖。

那么,「爽」是如何产生的?

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比如一个拥抱、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幻象,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当外界的刺激够强烈,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即涌起一阵阵「快感」,感到很「爽」。

爽浅层次的体验有笑话、美食、挑逗、赞美、看热闹,甚至惊恐(不少女孩喜欢看恐怖片就是这个原因);

中等层次的体验有抽烟、游戏、整容;

深层次体验有性之,爱、鸦片、豪赌、毒品,就是俗称的黄赌毒。

对比这三者,如果说sex最能让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让多巴胺上升了350%,冰毒带来的是接近1200%,所以毒品的致隐是很难戒掉的……

 

(清朝吸大烟的百姓)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无束,人们时刻都在互联网上追求「爽」的各种体验,约会/娱乐/游戏/八卦秘闻/色情段子/性挑逗等等……

可怕的是,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

比如美女、美食、美言、美丽的罂粟花,都能让人有快乐的体验。但都会给人带来伤害:

美食让人发胖/失去健康;

美言让人迷失自我脱离现实;

美女让人产生欲望,失去理智;

而且极致的快乐反而让人表情扭曲,比如性之love,每一阵快乐结束后都伴随一阵空虚,毒品的副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更可怕的是:人是会对快感脱敏的,人产生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一个人要想一直获得快感,就得不断加强刺激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的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感。

比如有的人抽烟,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鸦片、吸毒、色情、偷窥、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而这个时代最最可怕的是:这种「爽」的感觉,竟然可以被现代技术和算法设计出来。

比如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尽最前沿的科技(AR+VR);用更大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离不开它们越好。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 App 令人上瘾」。

他们为各种App 定制这样的服务: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提高打开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更大钱。

因为在资本的眼中,用户数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线长度等等数据决定了一个APP的价值。如今没有一个APP不以此为衡量标准,在资本和利益的围剿之下,我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只小白鼠,安静的立在时代中央等待发落。

而且,很多APP都是采用算法主导的自动推荐机制,你越喜欢看什么,就专门推荐给你推荐什么,系统接连不断的给你推荐内容,你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的推动也就越「精准」,就是要无限满足你的胃口。对你轮番轰炸,让你一直爽下去甚至高潮不断。

这就好比古代的皇帝,每天都可以享用全各地进贡的宫女,他越喜欢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女人越容易被选进宫。夜夜笙歌,歌舞升平,总有一天弹尽粮绝,然后一名呜呼了。

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他离灭亡就不远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也提供了各种垃圾内容,比如直播平台里低俗无聊的表演、各大卫视里故弄玄虚的选秀、真人秀;云里雾里的玄幻修真小说;网页上关都关不掉的色情暗示等等,形形色色的垃圾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我打一个比方,如果你正走在大街上,这边有个哲学家在做演讲,那边有两个女人在打架,你愿意去看哪个?

毫无疑问,绝大多少人都会被女人打架吸引,尽管她们扯衣撒泼,粗俗不堪,照样会被人围观,而无论哲学家的演讲多么昂扬,多么有水平,一定鲜有问津。

这就叫人性。

恶,莫大于轻浮。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互联网这样对人性洞察的如此彻底,并且将人类大众玩转与手掌之间。《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既然信息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就一定有人利用信息达到各种目的,比如那些资本家或商人必定会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在你周围制造出一个「信息包围圈」,让你身陷它们给你创造的世界里,按照它们给你设定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比如各种节日大促,各种洗脑的广告语,等等各种套路的传销骗局等待。

我们总以为,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高度发达,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而实际上,越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什么都能看见的时代,我们越什么都看不见。信息自由传播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价值可以自由传播。相反,那些粗俗下流的内容却无孔不入,我们早已深陷信息的洪流中,人的杂念和欲望都被勾起,看到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

这个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时代,我们都成了睁着眼睛的盲人。

我们总以为,人的自由度越高,社会就越平等。而实际上,当人的综合素养还没到一定阶段,当人还没普遍性的学会自律的时候,绝对的自由只能导致绝对的奴役,人都被各种背后利益操控,人性使然,自由是不会产生平等的,人性必须被约束,否则必酿灾难。

这个世界是辩证的。

既然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

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

那些越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比如晨练/运动/阅读/健身/瑜伽等等,都能让使你获得长足进步,但这些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上进心、克制力、自律。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寒门出贵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

你在训练的时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时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时候很煎熬,你听真话的时候很不舒服,但是恰恰是这些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才让你超凡脱俗!

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这些僧人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痛苦,是一个人觉悟的最快方式。

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用痛苦不断触及一个人的灵魂,他才能顿悟。

5000年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克己。

克己的本质,就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但是现在主动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了,当绝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只有极少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

那些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这种人,他们选择自律,选择忍受各种痛苦,从不会随波逐流,这也是不断「精进」的过程。

但是,只靠自律和修身养性是不够的,社会上必须有一种监管机制,来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激发人性光辉的一面。

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刺激,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

练就一颗不动之心,看透这大千世界,是未来一个人最关键的能力。

 

远离多巴胺的陷阱[转]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exiaokui/p/1412390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