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分层结构

时间:2020-12-23 08:57:27      阅读:3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分层的基本原则
  •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互独立的功能
  •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项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分层结构

技术分享图片

(1).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协议的基本标准: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上层使用 下层服务的入口。

(4).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垂直]

3.OSI模型
技术分享图片
分层结构 定义 功能
应用层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 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用户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使用校验点可是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复用分用
网络层 主要任务把是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穿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 成帧、差错控制、访问控制、流量控制
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单位是比特 定义接口特征、定义传输模式、定义传输速率、比特同步、比特编码
4.TCP/IP模型&5层参考模型
TCP/IP模型                                           5层参考模型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5.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分层
(2)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连
不同点:
(1)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在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易购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4)ISO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使用无连接+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传输层使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
 TCP/IP模型在网络层使用无连接的传输方式,在传输层使用无连接+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

分层结构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ryk72835/p/1417658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