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库 管理系统角度
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 内部
的系统结构
从数据库 最终用户角度
看(数据库系统外部
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
单用户结构
主从式结构
分布式结构
客户/服务器
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多层结构等
来自张教授的解疑:模式是数据库结构的描述、关系模式是表的结构的描述
;
“型” 和“值” 的概念
例如
学生记录型:
(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年龄,籍贯)
一个记录值:
(900201,李明,男,计算机,22,江苏)
模式(Schema)
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型的描述
实例(Instance)
反映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很多实例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可以把模式看成唯一的数据库,实例就是数据库里面的多个表
例如
:在学生选课数据库模式
中,包含学生记录、课程记录和学生选课记录
实例
,包含:2002
年度学生数据库模式对应的实例
与2003
年度学生数据库模式对应的实例
是不同的模式(也称逻辑模式)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可以把模式看成唯一的数据库,实例就是数据库里面的多个表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模式的定义: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局部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可以看成把数据库的部分数据,运用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上,在UI界面上显示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可以把模式看成唯一的数据库,实例就是数据库里面的多个表
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模式与应用之间
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
外模式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一个数据库
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反映了不同的用户的应用需求、看待数据的方式、对数据保密的要求;
对模式中同一数据,在外模式中的结构、类型、长度、保密级别等都可以不同;
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
同一外模式也可以为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系统所使用;
但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可以看成把数据库的部分数据,运用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上,在UI界面上显示
外模式的用途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
的描述
是数据
在数据库内部
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例如
学生记录,如果按堆
存储,则插入一条新记录总是放在学生记录存储的最后
学号升序存储
,则插入一条记录就要找到它应在的位置插入
,如图(b)所示年龄聚簇存放
,假如
新插入的S3
是16岁
,则应插入的位置如图(c)所示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的外模式
数据库的内模式
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二级映象
在DBMS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
的联系
和转换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
逻辑结构
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
逻辑结构
同一个模式
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
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
,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成数据库的数据与API调用的部分数据之间的关系(I think)
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改变
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
,使外模式
保持不变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
与存储结构之间
的对应关系。
例如,说明逻辑记录和字段在内部是如何表示的
模式/内模式映象
是唯一
的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存储结构改变
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
,使模式保持不变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特定的应用程序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
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去
数据的存取由DBMS管理
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1) 足够大的内存
(2) 足够大的外存
(3) 较高的通道能力,提高数据传送率
不同的人员涉及不同的数据抽象级别,具有不同的数据视图,如下图所示
具体职责:
具体职责:
具体职责:
具体职责:
用户是指最终用户(End User)。
最终用户通过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口使用数据库。
1.3《数据库系统概论》之数据库系统结构和组成(内模式、模式、外模式、人员……)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RioTian/p/1449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