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 一向是业务的痛点,尤其是对大型表的 DDL 操作,具有操作时间久,对性能影响大,可能影响业务正常使用等问题。
本文详细解释 MySQL DDL 的原理,以及尽可能减少 DDL 对业务的影响的办法
MySQL 的 DDL 有很多种方法。
MySQL 本身自带三种方法,分别是:copy、inplace、instant。
有一些第三方工具也可以实现 DDL 操作,最常见的是 percona 的 pt-online-schema-change 工具(简称为 pt-osc),和 github 的 gh-ost 工具,均支持 MySQL 5.5 以上的版本。
一般情况下的建议:
MySQL 5.5 及以下,直接正常 DDL 即可。
MySQL 5.6 及以上,如果希望使用 copy 算法,需要使用 ALGORITHM=COPY
指定算法类型,例如:
ALTER TABLE table1 ADD COLUMN column1 int ALGORITHM=COPY;
MySQL 5.7,直接正常 DDL 即可。
MySQL 8.0 及以上,如果希望使用 inplace 算法,需要使用 ALGORITHM=INPLACE
指定算法类型。
MySQL 8.0 ,直接正常 DDL 即可。
比 gh-ost 落后很多,不推荐使用此工具。
参考其他的文章
MySQL 在大型表上的 DDL 会带来耗时较久、负载较高、额外空间占用、MDL、主从同步延时等情况。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大部分情况在上面的性能对比表格已经描述,这里不再重复,这里着重讲一些重点问题:
DDL 的执行时间,和很多因素相关,如果需要比较精确的时间预估,建议在测试环境提前做测试。
可以新建一个测试实例,将备份数据导出到测试实例,执行 DDL 操作,判断执行时间,作为对线上执行的一个估计。但是请注意,该估计仍然可能不准确,因为线上实例的负载可能会比测试实例高。
如果使用的是 gh-ost,工具会反馈执行进度。如果使用的是 MySQL 自带的 DDL,MySQL 5.7 可以开启 DDL 监控,使用以下语句查看 DDL 执行进度:
SELECT EVENT_NAME, WORK_COMPLETED, WORK_ESTIMATED FROM performance_schema.events_stages_current;
MySQL 自带的监控也是估算值,因此进可作参考。
所有方式对大表做 DDL 都会增加负载,只是程度的不同,主要为 IO 的负载。如果是 IO 使用非常高的实例,建议在 IO 较小的时间段执行 DDL 操作。
copy、inplace rebuild-table、gh-ost、pt-online-schema-change,都会将表完整复制一份出来再做 DDL 变更,因此会使用和原表空间一样大(甚至更大,如果是加列的操作的话)的额外空间,另外还会生成大量的临时日志。要特别注意剩余空间,确保空间充裕,不然可能导致 DDL 过程中磁盘写满。
所有方式做 DDL 均会引发主从同步延时。其中 copy 和 inplace 算法,只有主完成了 DDL 操作之后,binlog 才会同步给从库,从库才能开始操作 DDL,从库操作完 DDL 之后才能开始操作其他语句,因此会造成巨大的(大概两倍 DDL 操作时间)的延时。其他方法产生的延时较小,但仍然可能有几秒的延时。
所有方式做 DDL 均会产生 MDL(metadata lock)。除了 copy 模式会有持续性的锁(DDL 的整个过程期间无法向该表写入任何数据)之外,其他方式的 MDL 均为短暂的锁。
除了 copy 模式之外的所有模式,MDL 如下:
其中的阶段一和阶段三,其 MDL 的持续时间都是非常短暂的,也就是申请到了 MDL 锁之后会在很快的时间(一般小于一秒)处理完成相关操作并释放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业务的。只有阶段二是真正在处理数据,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但是,有可能出现在阶段一和阶段三,无法申请到 MDL 的情况。这是因为 MDL 和所有的读写语句都可能会产生冲突,如果是在申请 MDL 的时候,之前有读写的事务一直没有执行完成(或者执行完成之后一直没有 COMMIT),MDL 就会无法立刻申请到,这个时候,DDL 语句,以及所有在该 DDL 语句之后的读写事务,都会阻塞并等待之前的读写事务完成,导致整个实例处于不可用状态。这个时候 SHOW PROCESSLIST
看到的语句状态为 waiting for metadata lock
。
由于目前所有的 DDL 语句都会产生 MDL,无法避免,因此,在执行 DDL 操作期间,尽可能确保不要有未执行完成的长事务。如果发生了 warting for metadata lock
导致的阻塞,一般有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MySQL 的 inplace 算法虽然支持在 DDL 过程中间的读写,但是对写入的数据量有上限,不能超过 innodb_online_alter_log_max_size
(默认为 128M)。如果超过上限可能导致执行失败。
较简单的实现方法,MySQL 会建立一个新的临时表,把源表的所有数据写入到临时表,在此期间无法对源表进行数据写入。MySQL 在完成临时表的写入之后,用临时表替换掉源表。这个算法主要被早期(<=5.5)版本所使用。
从 5.6 开始,常用的 DDL 都默认使用这个算法。inplace 算法包含两类:inplace-no-rebuild 和 inplace-rebuild,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是否需要重建源表。
inplace 算法的操作阶段主要分为三个:
MySQL 8.0.12 才提出的新算法,目前只支持添加列等少量操作,利用 8.0 新的表结构设计,可以直接修改表的 metadata 数据,省掉了 rebuild 的过程,极大的缩短了 DDL 语句的执行时间。
借鉴了 copy 算法的思路,由外部工具来完成临时表的建立,数据同步,用临时表替换源表这三个步骤。其中数据同步是利用 MySQL 的触发器来实现的,会少量影响到线上业务的 QPS 及 SQL 响应时间。
详细信息参考其他的文章
转载于: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97076 @王文安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mc60/p/1453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