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称空间
名称空间既存放名字与对象映射/绑定关系的地方。对于x=3,Python会申请内存空间
存放对象3,然后将名字x与3的绑定关系存放于名称空间中,del x表示清除该绑定关系
"""
# 在程序执行期间最多会存在三种名称空间
"""
1.1内建名称空间
伴随python解释器的启动/关闭而产生/回收,因而是第一个被加载的名称空间,用来存放一些
内置的名字,比如内建函数名
"""
"""
max
<built-in function max> # built-in内建
"""
"""
1.2全局名称空间
伴随python文件的开始执行/执行完毕而产生/回收,是第二个被加载的名称空间,文件
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名字都会存放于该名称中,如下名字
"""
# import sys #模块名sys
#
# x=1 #变量名x
#
# if x == 1:
# y=2 #变量名y
#
# def foo(x): #函数名foo
# y=1
# def bar():
# pass
#
# Class Bar: #类名Bar
# pass
"""
1.3局部名称空间
伴随函数的调用/结束而临时产生/回收、函数的形参、函数内定义的名字都会被存放
于该名称空间中
"""
# def foo(x):
# y = 3 # 调用函数时,才会执行函数代码,名字x和y都存放于该函数的局部空间中
"""
名称空间的加载顺序是:内置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局部名称空间、
而查找一个名字,必须从三个名称空间之一找到,
查找顺序为: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
"""
二、作用域
2.1 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
按照名字作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三个名称空间划分为两个区域:
1.全局作用域:位于全局名称空间,内建名称空间中的名字属于全局范围,该范围内的名字全局存
活(除非被删除,否则在整个文件执行过程中存活)、全局有效(在任意位置都可以使用);
2.局部作用域:位于局部名称空间中的名字属于局部范围。该范围内的名字临时存活(既在函数调用
时临时生成,函数调用结束后就释放)、局部有效(只能在函数内使用)
2.2 作用域与名字查找的优先级
在局部作用域查找名字是,起始位置是局部作用域,所以先查找局部名称空间,没有找到,再去
全局作用域查找:先查找全局名称空间,没有找到,在查找内置名称空间,最后都没有找到就会
抛出异常
"""
# x = 100 # 全局作用域的名字x
#
#
# def foo():
# x = 300 # 局部作用域的名字x
# print(x) # 在局部找x
#
#
# foo() # 结果为300
"""
在全局作用域查找名字是,起始位置是全局作用域,所以先查找全局名称空间,如果没有找到,再查
找内置名称空间,最后都没有找到就会抛出异常(局部作用域只在函数调用时才产生)
"""
# x = 100
#
#
# def foo():
# x = 300 # 在函数调用时产生局部作用域的名字x
#
#
# foo()
# print(x) # 在全局找x,结果为100
"""
2.2作用域与名字查找的优先级
在局部作用域查找名字时,起始位置是局部作用域,所以查找局部名称空间,没有找到,再去
全局作用域查找:先查找全局作用域,没有找到,在查找内置名称空间,最后都没有找到就会
抛出异常
"""
"""
提示:可以调用内建函数locals()和globals()来分别查看局部作用域和全局作用域的名字,
查看的结果都是以字典格式。在全局作用域查看到的locals()的结果等于globals()
"""
# 函数嵌套
# x = 1
# def outer():
# x = 2
# def inner():
# x = 3
# print(‘inner x is :%s‘ %x)
# inner()
# print(‘outer x is :%s‘ %x)
# outer()
"""
在函数内,无论嵌套多少层,都可以查看到全局作用域的名字,若要在函数内修改全局名称空间
中的名字的值,当值为不可变类型时,则需要用到global关键字
"""
# x = 1
# def foo():
# global x # 声明x为全局名称空间的名字
# x = 2
# foo()
# print(x) # 结果为2
# x = 3
# def foo(i):
# global x
# x = i
# print(x)
# foo(9999)
"""
当实参为可变类型时,函数体内对该值的修改将直接反应到原值
"""
# l = [1,2,3]
# def func(nums):
# nums.append(5)
# func(l)
# print(l)
#
# l = [1,2,3]
# def foo(nums):
# nums.append(4)
# print(l)
# 循环接受非 关键字值
# def func(*args,l=None):
# if l == None:
# l = []
# for line in args:
# l.append(line)
# return l
# l = func(1,2,3,4,5)
# print(l)
"""
对于嵌套多层的函数,使用nonlocal关键字可以将名字声明为来自外部嵌套函数定义的作用域
(非全局)
"""
# def f1():
# x = 2
# name_f1 = locals()
# def f2():
# nonlocal x
# x = 3
# name_f2 = locals()
# print(name_f2)
# f2() # 调用f2(),修改作用域f1 中 x 的值
# print(name_f1)
# print(x)
# f1()
"""
nonlocal x 会从当前函数的外层函数开始一层一层去查找名字x,若是一直到最外层都找不到,
则会抛出异常
"""
"""
====================================================================================================
"""
# 一、名称空间namespace:存放名字的地方,是对栈区的划分
# 有了名称空间之后,就可以在栈区中存放相同的名字,详细的,名称空间
# 分三种
# 1.2 全局名称空间’
# 存放的名字:只要不是函数内定义、也不是内置的都是全局名称空间
# 顶级代码:没有缩进的代码
# 存活周期:python文件执行则产生,python文件运行完毕后销毁
# def func(): # 全局名称空间
# a = 111 # 局部名称空间
# b = 222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1.3局部名称空间
# 存放的名字:在 调用函数时,运行函数体代码过程中产生的函数内的名字
# 存活周期: 在函数调用时产生,函数调用结束而销毁
# 同一个函数,调用一次产生一个名称空间,局部名称空间有多个,全局,内建名称空间只有一个
# 1.4 名称空间加载的顺序
# 内置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局部名称空间
# 1.5 销毁顺序
# 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 名称空间是虚拟的东西,真实存放名字的空间是栈区,名称空间只是把栈区
# 分成了三个
#
# 1.6名字的查找优先级:当前所在的位置,向上查找
# 内置名称空间
# 全局名称空间
# 局部名称空间
# 如果当前在局部名称空间
# 局部>全局>内置
# 如果当前在全局名称空间
# 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局部名称空间
# print(input)
# 示范2:名称空间的"嵌套"关系是以函数定义阶段为准,与调用位置无关
# x = 1
# def func():
# print(x)
# def foo():
# x = 3
# func()
# foo()
# 示范3 :函数的嵌套定义
# input = 111
# def f1():
# def f2():
# # input = 333
# print(input)
# input = 222
# f2()
# f1()
# 牢牢的记住:名称空间的嵌套关系一定是以定义阶段为基准
# 示范4:
# x = 111
# def func():
# print(x) # 名称空间的嵌套以定义阶段为基准,x会在局部去找,但是调用时发现
# # x还没有被创建,所以会直接报错
# x = 222
# func()
# 二、作用域 -->作用范围
# 全局作用域:内置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
# 1、全局存活
# 2、全局有效:被所以函数共享
# def foo():
# func()
#
# def func():
# print(x)
#
# x = 111
# 局部作用域
# 1、临时存活
# 2、局部有效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Edendd/p/1459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