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 物理层的任务是尽可能屏蔽掉传输媒体和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受不到这些差异,使其只需考虑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 物理层所传输的数据单位是比特,发送0或1,物理层需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0或1
-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转发器:转发器又被称为中继器或放大器,负责物理层的数据中继
数据链路层
-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讲网络层浇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的链路上传输帧,每一帧包括必要的控制信息(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是网桥、集线器、桥接器(交换机可以看做多接口的网桥)
-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有PPP、CSMA/CD等
点对点协议PPP
- 全双工传输
- 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PPP协议的特点:
- 简单
- 只检测差错而不纠正差错
- 不使用序号
- 不进行流量控制
- 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CSMA/CD协议
- 以太网采用的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CSMA/CD协议
- 协议的要点是:发送前先监听,边发送边监听,一旦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刻停止发送。然后按照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 以太网上各个站点都平等地争用以太网信道
封装成帧
- 讲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报的前后分别添加帧首部和帧尾部,就组成了一个帧
-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进行帧定界
差错控制
-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 循环冗余检验CRC
- 帧检验序列FCS?:在数据后面添加上冗余码
- CRC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计算机网络总结(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nzeliang1222/p/1460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