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nu.org/software/make/manual/make.pdf
其中的cc通过链接,间接指向/usr/bin/gcc。
Makefile文件中列出了依赖关系。默认执行第一行。
其中,下面两行等价
添加objects变量后,形成以下简化形式。内容不变。
无需详细说明编译单个C源文件的方法,因为make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main.o,kdb.o等。
其中的.PHONY用于防止make被一个名为clean的实际文件所迷惑,并使它在rm出现错误的情况下继续运行。
参考:https://www.techbulo.com/1576.html
也可用FORCE替换.PHONY,效果一致,而FORCE可以换一个名字,只是一个标记。
虽然更紧凑,但是每个目标的所依赖的信息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不够清晰。
单行长度过长不易于阅读,转义符本身会导致替换后的空格产生。
可以使用$符号配合转义符,由于转义后的$与空格,不存在,被替换为空,则形成第三行。
查找顺序为:GNUmakefile, makefile and Makefile.建议用Makefile,更显眼。
名为GUNmakefile和Makefile的文件同时存在,则使用前者。
调用方法过程中,若前者不存在,则如下脚本给出了如何寻找后者是否存在所需要调用的方法,然后执行。
其中,%表示任意,force表示即使当前已经生成了目标仍然执行该方法名对应方法。
force给出一行空依赖显式声明,防止force作为%的一员,被隐式自身依赖自身的隐式构建。
(We give the force target an empty recipe to prevent make from searching for an implicit rule to build it
—otherwise it would apply the same match-anything rule to force itself and create a prerequisite loop!)
include会挂起当前的make,对include中提供的Makefile文件进行读取和执行。
前两行等价,第三行的-include使make忽略不存在或无法重新生成且没有错误消息的makefile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zgq0/p/8716150.html
= 是最基本的赋值
:= 是覆盖之前的值
?= 是如果没有被赋值过就赋予等号后面的值
+= 是添加等号后面的值
= 和:=的不同在于后者是立即生效,而前者在整个变量赋值结束后才作为生效结果(deferred推迟的)。
对要调用的规则施加特定的顺序,而不必强制更新目标,使用管道命令。
当执行此条规则,则首先需要执行先决条件的规则。然而当先决条件存在,不论是否被更改,都属于满足条件。
随后按原始顺序执行规则。
*.o 匹配所有的.o文件,
$?匹配修改过的文件
赋值过程中没有被理解为通配符,而是认为就是*.o本身,需要使用wildcard和$进行声明。
替换通配符,如下的patsubst语法,实现了将所有通配符匹配到的.c文件替换为了.o文件。
%表示任意的意思。https://blog.csdn.net/srw11/article/details/7516712
所有先决条件的搜索路径
当foo.c不存在当前的路径,则按照VPATH顺序依次搜索,如下是不存在的情况,但是在src中,因此进行了等价。
vpath语法,以下实现了当未找到,则对.c文件进行foo、bar文件夹中依次查找,然后再在blish中找
当一个先决条件的名称的格式为‘-lname‘时,make通过搜索文件来专门处理它libname.so文件
如果找不到,则在当前目录中的libname.a文件中
在通过匹配vpath搜索路径和vpath搜索路径指定的目录中
然后在/lib目录中,/usr/lib,和prefix/lib中查找(如/usr/local/lib)。如下的-lcurses,最终则查找的位置为/usr/lib/libcurses.so
$^表示该条规则的所有先决条件(foo.c),$@表示该规则的目标(foo.o)。
CFLAGS属于C编译的标志信息。
$<表示第一个先决条件(如下,只有foo.c)
使用了subst语法去掉了$@中的output信息。
&是一个分组目标符号。
以下方式在生成目标和先决条件中间添加了%,则表示为每次生成的.o,依赖于对应的.c
如下的filter方法,将不属于对应的内容过滤掉。
$*的使用,表示匹配前一部分信息。在这里,$*为big或者little
https://blog.csdn.net/dlf1769/article/details/78997967
https://blog.csdn.net/huyansoft/article/details/8924624
@表示执行过程中该命令不进行显示。
set -e,这句语句告诉bash如果任何语句的执行结果不是true则应该退出
-M显示完整的头文件依赖关系(https://www.cnblogs.com/black-mamba/p/7419580.html),一般使用-MM显示不包含系统头文件的部分即可。
依赖关系生成的格式为:target.o : target.c *.h
在这里将依赖关系写入了每个.d文件名对应的$$文件,$$的值是当前进程号,每两个$$转义为一个$.
sed的替换命令中,使用逗号作为分隔符,s,g作为开头和结尾,中间添加逗号,进行行内替换操作。
$*匹配%.d中的%表示的部分,然后外部添加括号和.o,并添加数个空格和冒号,作为替换的源。该正则表达式分为三部分,以括号为第一部分,.o为第二部分,[ :]*为第三部分。
在替换的目标中,\1表示替换的源的第一部分,然后添加.o和空格和该规则下的先决条件名。
sed将上一句生成的依赖关系中的一些部分进行了替换,写入到了每个先决条件文件下。替换的内容为:
target.o : target.c *.h替换为:target.o target.d : target.c *.h。每个target.d文件的生成依赖于对应的target.c和*.h文件。当.d文件发生变化,则执行对应的make规则。
当多个.d文件生成后,其中包含了各个依赖关系,使用include方法包括到文件中,如下包含了foo.d和bar.d。
其中的:.c=.d,将source中的.c替换为了对应的.d。include的作用相当于C语言中的展开https://www.cnblogs.com/cuckoos/articles/5049984.html
转义符换行,左边为输入,右边为输出。其中第二部分的单双引号区别由bash控制而不是makefile。
。。。。
。。。。
。。。。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dance_rise/4735541
这个文档有点早了。因此可能缺少一些内部标记。
.ONESHELL
.ONESHELL定义后,在构建一个目标时,方法的所有行都将被赋予shell的一次调用,而不是单独调用每一行。
.POSIX
如果.POSIX被称为目标,那么makefile将被解析并以符合POSIX的模式运行。
使用export进行导出,供子makefile使用。只写export不带参数则导出所有变量。
unexport为禁止导出。
如下定义,功能上基本等价。但是前者唤醒了shell两次,而后者因为在同一行,则只唤醒一次。
https://www.cnblogs.com/gaojian/archive/2012/09/25/2701669.html
使用undefine进行变量彻底清除
当编译器为gcc,则执行第一种方法,否则执行第二种。
ifdef判断,判断是否存在该值,而并不判断其拓展结果是否为空。因此有以下
内容还是挺多的,这个文档算是前一半吧。
后面的用到再详细查。
https://www.gnu.org/software/make/manual/make.html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bai2018/p/1461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