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的牛都实现了
一个诞生在中国的美国英雄故事
9 月 19 日,马云没有选择他钟爱的亮黄色或者大红色系上衣,但却成为聚光灯追逐的最闪亮的一个人。
在纽约,酒店服务员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一周的新闻都在讨论阿里巴巴和马云。当看到记者拿着印有阿里巴巴标志的手提袋,擦身而过的华人会激动地问:马云来了吗?就连坐落在华尔街 11 号拥有 111 年历史的纽交所大楼,在阿里巴巴上市当天,也一改往昔风格,大楼内外被装扮成为阿里巴巴的代表色橙色。
美国知名财经卫视 CNBC 全程直播了开盘过程。敲钟后 143 分钟的漫长询价,终于将开盘价定格在 92.7 美元,比发行价大涨 36.32%,以此计算,阿里总市值达到 2383.31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马云身价达到 212.12 亿美元,已超过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成为中国首富。当然,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和员工也成为媒体的焦点。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先后投资的 2.3 亿美元,也随着上市一跃超过 800 亿美元,而阿里员工一般持有阿里几千到数万股不等,阿里的上市造就了大批的千万、亿万富翁。
这样的风光和财富,在马云之前,是不能想象的。没人相信,普通员工还能在领薪水之外享受如此巨额的股权收益;没人相信,相当于 2 万元的投资在 14 年后会真的变成 800 万。CNBC 对阿里巴巴的评论是:一个诞生在中国的美国英雄故事。
回顾十几年前,马云对着拿几百元工资的员工说,“未来你们会成为富翁”;对着 50 万注册资本刚成立的公司称,“阿里巴巴是个世界公司”,他确实是在吹牛,但他吹的牛今天真的实现了。
有人评价马云这个新首富的意义——第一位非地产界首富。他开启了中国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互联网时代、分享时代的到来。马云说,阿里不缺钱,上市也不是为了来拿钱,如果想让公司走的够长远就必须是透明的,而上市可以让更多的人来监督、管理这家公司。
接着吹下一个牛
阿里要让世界都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们努力了十五年,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站在台上,而是为了让他们站在那里。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他们成功,我们才会成功。”将包括快递员、小卖家、忠实买家,以及通过天猫卖农产品的美国农场主在内的 8 位普通人推向纽交所敲钟台,马云这样解释。
有人认为,这是马云的野心,要让全世界看到在阿里巴巴可以如此简单的做生意。
“融到的钱,大部分留在海外,阿里要让全世界都没有难做的生意,参与全世界中小企业的发展。”马云对北京晨报记者说。但实际上,在国外,大部分消费者连阿里巴巴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马云又在“吹牛”了。
有个业内人士回忆说:“当我 2005 年 3 月离开学校一头扎进互联网行业时,全都是马云的那些高调言论和夸张的表情。要么高呼‘阿里巴巴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要么宣称‘淘宝网将夺取 70% 市场份额’,根本不把国际巨头 eBay 放在眼里。那时,淘宝网刚刚成立不到两年。那时候的马云,已经被戴上了吹牛的高帽,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很迷茫,搞不清是应该相信马云,还是应该相信那些批判者。”如今的马云没有了此前的锋芒毕露,却依然给人吹牛的印象。对此,财经人士王利芬说,这是因为马云能够看到未来,并且相信未来。
马云喜欢演讲,善于鼓动士气,以至可以买到《马云创业语录》等多种类似的书籍。最近马云的一段话在微博和微信中传播甚广:“任何团队的核心骨干,都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成功,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对结果负责。如果你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你最多算个灯泡。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去影响其他人发光,你自然就是核心!”
这是马云此前的一段话,在上市当晚被朋友圈刷屏,引爆感慨无数。人们看到,马云一个个“牛皮”实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压力和坚持。
上市,对伏枥 22 年的马云来说并不是如释重负,而是肩挑更多的责任,为了他做一个 102 年企业的梦想。9 月 10 日是马云 50 岁生日,由于上市在即,引得人们格外关注,甚至美国媒体 CNBC 在新闻时段祝福马云生日快乐,但马云说:“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艰难。因为你肩负着巨大的信任。我从没想过当什么富豪,最快乐的日子就是每个月拿 90 块钱当大学老师的日子。”微笑时,眼角纹路鲜明。晨报记者 孙雨
新首富的人生已成教科书
马云的 4 次转身
1992 年到 1997 年,三次离开
28 岁到 35 岁,在被人认为该安家立业的时候,马云反复离开,选择从零开始。
创业前在杭州师范学院当老师的日子,被马云认为是最快乐的日子。但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马云听从了自己的内心。
1992 年,教了 6 年英语的马云,发现身边很多同事和退休教师都闲赋在家,于是开了一个名为海博的翻译社,这是杭州的第一家翻译社。三年后,翻译社开始盈利,马云选择离开。作为“杭州英语最好的人”,马云 1995 年被派往美国从事一个政府项目。在那里,马云接触到了互联网。不过,当他搜索中国时,却几乎找不到任何信息。马云看到了机会。回国后,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很快,市场有了竞争者,为了发展,马云与杭州电信组建合资公司,但只占 30% 股权。没有话语权的马云再次决定离开。
1997 年 12 月,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加盟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部总经理一职。马云认为,电子商务应该支持中小企业和私有经济,而且一定是开放的,但领导并不这么认为。马云再次选择了离开。
1999 年到 2003 年,两入湖畔花园
从建立阿里,到成立淘宝网和支付宝,马云不再孤军奋战,转身成为中国合伙人。
1999 年到 2003 年,是马云事业的开始,也是阿里大厦建造的基石。
1999 年,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再创业。这次他目标明确建立一家 B2B 公司,口号就定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由于资金有限,马云只能把公司安排在位于湖畔花园的家中。
互联网是个烧钱的行业,马云凑出来的 50 万根本不够,寻找风险投资的过程充满波折,又有意外的好运。波折是,马云拒绝了谈不妥的 38 家投资机构;意外的是,以风险投资人来见面的蔡崇信却一下被马云吸引,在第四天就决定辞职,放下高薪,每月只拿 500 元的工资加入阿里,负责财务投资。
在蔡崇信的帮助下,阿里 1999 年第一次引入风险投资,在拿到高盛投资的 500 万美元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自动找上门,投资 2000 万美元。2003 年,作为雅虎投资人的孙正义告诉马云,在日本,雅虎战胜了 eBay,阿里巴巴也可以。随后,马云成立了 C2C 淘宝网。为了保密,马云将淘宝网团队再次安排进了湖畔花园。同一年,为了解决交易诚信问题,马云推出了带有担保功能的支付宝。
2005 年到 2010 年,与雅虎的爱恨情仇
在这几年,淘宝网成功击垮 eBay,独霸中国电商市场。这个阶段的马云开始犯错。
这几年,淘宝网成功击垮了巨头 eBay,独霸中国的电商市场。这个阶段的马云开始犯错。
在公司快速发展下,马云引入雅虎。2005 年,雅虎以 10 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资产,换取阿里 40% 股份,以及 35% 投票权。这一笔交易当时备受赞誉,而后又遭受争议。马云在收购雅虎中国后,先后在搜索领域、社交领域以及企业合并文化上遭受失败。同时,与雅虎合伙人的关系也格外紧张。随后,在经营管理上,马云与雅虎的分歧越来越大,马云开始寻求从雅虎手中回购股票,但屡遭拒绝。2009 年到 2010 年,马云为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在没有经过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将支付宝剥离出阿里巴巴,成为其个人公司。对此,雅虎率先向美国媒体公布此事,并对马云施压。
从引入雅虎准备在搜索领域大干一场,到 B2B 公司上市后想找回股权,再到与雅虎的博弈,只能说,马云爱过,但已转身。
2011 年到 2014 年,看不懂的阿里和马云
50 岁的马云要为这个至少活 102 年的公司早作打算。BAT 大战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从“双十一”到“淘宝县”,从“菜鸟网络”到“余额宝”,从“阿里云”到“入股文化中国、恒大足球”,人们网购的方式越来越简单,在网上做生意也越来越简单,但想听得懂马云在说什么、看得懂马云在做什么,却越来越难。
去年年初,马云宣布卸任阿里巴巴 CEO,只担任董事局主席。在阿里上市之前的十几个月里,“退休”的马云动作一直未断。上市之后,马云说,未来将拿着国际资本的钱,更多的在国外投资。阿里巴巴的战场越铺越大,马云到底怎么想的?
实际上,马云是在搭建管理团队和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生态系统。年过 50 的马云要为这个至少活 102 年的公司早作打算。而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先凭微信拿到船票的腾讯,带给阿里不少威胁,阿里则通过疯狂收购开疆辟土。国内互联网格局是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争夺,到底什么才是下一轮争夺战的杀手锏,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原文:http://blog.csdn.net/asqi1/article/details/3947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