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作于2018年4月,笔者高二省选后退役时,有删节
退役了也有好几天了,寝食都已基本恢复正常。压力似乎小了,又似乎比以前大了许多。
如今忽然明白了一句话那么多人失败了,凭什么是你?
不知为何会写起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仍然无法忘记过去的甜蜜与沧桑,可能是对新生活的排斥,还有许多许多的可能。
时常,在那样一个温暖而焦灼的午后,回想起机房窗帘为风卷起时的清凉,回想起手指敲击键盘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回想起独自步行在高铁站前时有力得狂妄的步伐,回想起静倚时,车窗里那陌生而坚毅的面庞;回想起明湖畔隐隐响起的古风序曲,回想起春城那花园般的街道边盛开的青春笑靥;回想起即将告别之时无能释怀的忧愁,以及,那个朦胧的雨天,混沌中的告白,以及如今,对未来的希望。
过去了许多天,我已拥有新的目标,也承受的新的打击。但总是会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想起大明湖畔的夕阳,想起那段最青春的时光。
我有过信心吗?或许答案是没有。当然前两天就那么说说了,毕竟人也要给自己找个开脱的借口,就那么说了罢。但其实自始至终是没有的。志在必得是真的。就像昨天说的。我一有时间就会自然产生志在必得的情绪。或许是因为太年轻吧。
其实故事主要是从2月份那次培训开始的。我整个OI真正的发展,差不多从那里才开始走上正轨。后来回来后过年,还要补一堆作业,没写几题。那个时候离省选还有60来天。当时我就和周子航妈妈说过一句话:我清楚我一回去,就没多少时间折腾了。一开学又没时间折腾了。当时知道自己水平不行,心想肯定要完蛋了。60天,就算是每天3个小时,180个小时能学什么呢。
后来就回去了,过年了,耍了耍,去物理培训了。那阵子没写代码,但并不是没有任何进步。其实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会抽点时间出来看OI。虽然不多,可能在整理完笔记后,或是洗澡的时候,带着手机想想题。吃完饭的时候,别人在楼底下谈天说地,我跑到楼上去偷看一会。时间不多,毕竟是培训,肯定不会本末倒置,毕竟那也不像我的作风。但那阵子,对我影响其实很大。做了些试题浏览,差不多40题,把HN前几年的题都初步想清楚。(虽然现在看,停课干的话,可能不过两天的事)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OI。以前,包括寒假出去培训的时候,都还和OI有一点点的距离感。但从那时开始真的没有了。以前觉得自己为了OI没上学,现在觉得自己离了OI没学上。这个道理。是不是有点像经典爱情片套路,反向促进的基本表现。有时候就是在距离中发现依恋的,真是这样吧。
但是当时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水平。更清楚一旦回去就没时间了。或者是说,从那时起就已经没时间了。后来回去以后,虽然逃掉了开学考试,但因为一个寒假没碰文化课,和某些刷了一个寒假必刷题的巨佬们根本无法同台竞技。那不是一点两点的差别。刚开学的一两次测验弄得我很心慌。虽然当时没人把我怎么样,但我当时心里波折挺大的。三月上旬中旬很快就溜走了。淅淅沥沥……
3月10号,OI生涯的另一个转折点,就是我提出要第二次培训的时候。当时还没想着翘课培训的,当时本来准备上网课。虽然打算报网课的时候其实很纠结,那时候真的是想把一些问题问清楚,又怕问不清楚,还耽误了每周唯一的星期天。那时候自己还单纯地以为培训时用来学东西的,现在看来真的据地十分可笑。不管怎样,当时我决定要努力加强下自己的水平,无论如何,最后一个月拼下,不求功名利禄,只祈无怨无悔。(假)那时我的心理想法其实是觉得自己快炸了。换言之,如果让我用那时的心态接受现在的结果,可能也要点时间,但不会出现整个人萎了两三天的情况。决定去qbxt的开始其实是万分犹豫地,后来觉得,那个时机很微妙。基本上就是没影响两天课的那种,虽然本来是10天。于是就壮着胆子说了,完全没想到当时瞬间被接受。那天蛮兴奋的。后来第二天去机房喝茶,说了些对于未来的想法。
新装修的机房中透着丝丝缕缕的凉意。我难以感受到官山边际那夕阳的温度,未曾想过夕阳却成了OI生涯中最浓重的一抹记忆。文化课也炸过,但不管怎么说,毕竟确定了那样大一次培训,在我当时看来是一个多大的机会啊。虽然现在看觉得也改变不了太多,因为停课停得多了些,也渐渐认清了现实。那时,真是无限的憧憬与期待啊!就这样真的熬到了那天。煎熬的过程中把之前会的东西重新复习了一遍。也就是那个时候涉猎了各种包括dp方面的考察点。本来还在担心到那边比赛ranking的事,后来突然莫名地有了一种感觉虽然很虚,但又感觉很稳。对没错,就这种感觉,将我在安乐中送向路的尽头。
真的那天就来了,极度地兴奋。一个人背着包走在陌生又熟悉的车站里,午后的阳光洒在脸庞,踏出列车的那一刻仿佛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第二个时空的旅程差不多就这样开始了。入住下来的时候眺望着窗外。透过一个狭小的窗口,激动得都有些静不下心。手指落到键盘上又拿开,期待着房门外那个即将敲门的未曾谋面却又似曾相识的人。终于他来了,我们那天傍晚在济南城转了转。饱饭后漫步在明湖东畔,高谈着自己最中意的题,那真像是夕阳里归来的渔歌。那天说了很多很多。也第一次知道还有为了梦想,这样努力的人。我忽然间自觉惭愧万分。那时我对他的做法非常敬佩,又有几分质疑。毕竟胆敢那样在零基础的情况下丢掉文化课开干的,真是第一次听说。夜色如幕,沉沉的雾霭之间又说了很多关于第一时空(文化课)的事,觉得其实大家真的有很多感觉是相似的。正是相投。回来后互相推荐了几题水水,又被一些简单题撂倒。慢慢地集训就开始了。每天中午总是会在一家老城的牛肉面馆的窗户旁,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时而互相炫耀着自己的战绩。时而假意谦卑诚心夸奖。上课时也遇到了一个聊得投机的同桌。(虽然我没想到后来他帮了我那么多,可以说最后的日子能撑下来,他功不可没。虽然我没有成功最后)培训的时光。从那时开始却变得短暂了。
学到的许多渐渐凝华成了稿纸上那种蘸着牛肉汤味道的笔迹。模拟赛时而考得好,时而考得差。主要差在临走时的那两天。(果然这是我的性格弱点啊,临走前总要翻车)。他小声跟我说了句:感觉您今天状态不好啊。于是我就写了篇长文,诉说了下几个月的苦与哀怨。他似乎听得认真,后来被安慰得很不错,至少暂时很不错。不知道他是不是练过什么神技,那样会体贴关心人,这真的是从没遇到过的。
那天我在想什么呢?曾经,大家天天喊着,搞好文化课是冲刺学科竞赛的基石。所以高一的时候我一直在文化课上下很多功夫。直到高一结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本来就准备走竞赛。但实话说我NOIP2016结束以后,到高一暑假结束。这将近一年里。几乎什么也没学。就天天想着怎么把文化课搞好。然后我高二开始的时候,考完物理竞赛与省一失之交臂后,基本上就开始投入OI了。差不多从10月初开始吧。然后11月中旬差不多水过NOIP2017。开始弄省选。然而好景不长。虽然那一个月里。真的很奋斗。差不多。每天靠中午一小时和晚上写作业的剩余时间。能做个几道题。但好景不长。大概到了12月上旬的时候。文化课就出事了。因为11月放得太狠。后来文化课就爆炸了。那次月考掉到年级90。当然班主任没说我还安慰了我下。但差点被任课老师怼死。当时有老师说了几句让我让我一直处在阴影里的话:高考弄不到660搞竞赛干嘛。先把这点做到了,再搞那些其他的。(那些话曾经不信,现在却觉得有点道理,假如每条路都能走得通,自己才能放的开。但有没有实力并行那么多条路,我却从未尝试过)诸如此类吧。反正那段时间,一直到一月底,这很长很重要的一个多月里,好像变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上心做什么事都没心思。二月初的时候。学校寒假还在补课。我去和班主任说,不行,我真的要出去下。然后寒假我就出去了几天。年后因为还有其他任务,也就没干什么。然后就3月了。3月也没做多少题。也经历过几次心态波动。然后就来qbxt这了。然后…7天就混完了。然后…还有15天就省选了。
离别的那天下午,感觉整个人异常地颓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面对什么。听zzk讲了些人生经验,然后就到了散伙的点了。有的人提着旅行包迅速溜走,而我们却在原地静静地坐着。大家开始做不住了。Wzy先从后面跨了出去,我冲他笑笑,他也笑笑,一言不发。Qyf也收拾好东西,起身准备去找rqy。在投影机的正前方我叫住了他:“你要好好的,我们NOI再见!”“恩,您也是。谢谢!”就这样一个苍凉的微笑,竟然成了我们最后的告别。ZBR仍然在楼梯旁等我。余光扫见我来了,他就接着走下楼梯去。“NOI再见!”已是楼外,夕阳下,他缓缓转过头。“嗯!”看了看他的车票,寒暄两句,我们也就从此告别了。但……很抱歉我食言了!
随后我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宾馆。无边的落寞与孤寂顿时涌上心头。最后那晚在楼下吃了碗泡面,那种酸味,正像是孤注一掷的苦楚。想出去转转却走了几步又回头。
从那时起就已经告别了济南。至少已经告别了第二时空的济南。
回来的那天早上。差点误了事。因为从头天晚上开始一直在研究毒瘤dp题。(事实证明我做的那些dp根考试考得简直是两个极端啊)。第二天早上因为有题没看懂,差点耽误了,打不到车。最后无奈,赌了一把。乘了公交。公交上。望着济南城在我的眼帘边流过。她是那样的柔美自然,让人想去触摸与拥抱。我看见了河畔的依依杨柳。但那一刻,她却已遥不可及。即便是近在咫尺,我也只能远眺般的,静静望着。望着一切逝去。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济南在我心目中,成了春天的城市。不只是因为在春天——她与那颗刚刚萌动的春心彻底交融了。已经完全地熔铸在了一起,化作了勇往直前的精魂。
临走时走的是济南老站。我走到站前才忽然发现。居然和寒假回来时的站一模一样。……那一刻1.5时空和2时空彻底交融了。老汤同学在群里发了个题目,不小心就秒掉了,趁机造了一堆毒瘤题(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用了)。这突然提醒我。我即将回到那个熟悉的1号时空。给同学打了个电话约好晚上送作业。那一刻我沸腾了。那一刻我沸腾了!1号时空,1.5号时空,2号时空,彻底交融在了一起!混沌也好,分明也罢,整个失魂的人忽然有了一种升华。那一刻,站在归家的列车前的那一刻。我越发清楚我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只是。我又一次陷入了迷惘。因为我知道:回去以后,又没时间折腾了。不妨明说一下,1号时空是文化课。1.5是寒假培训和之前在学校搞OI的事,2号时空是指那次来济南。看起来是同一个人经历的事。但是。我真的有那种直觉,觉得这是三个平行时空的事情。虽然知道不可能。
后来选择了停课。日子一天天过去,真的,能怎样呢?无力感涌上心头。是啊!当年我的蓝图是那样宏伟,现在都破灭了。那时我在想: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像是十来天前刚停课的时候我心想我有了一个飞跃的机会,铁了心的要进队,于是果断地报了CTSC和APIO。现在我就在想,我要是没进队的话,该怎么面对,我该怎么和别人交代……那时才明白,对数函数才是最真实的——计划这种事常常都是三分钟热度,刚爬上x轴,就渐渐爬不动了。
我哪里会想到,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呢?曾经我挣扎过,挣扎用去了72天。后来我停课了。停课耗费了12天。最后我退役了,退役只用了2天。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个令我依恋无比的第二时空呢?那些可爱的人,真挚的朋友,何时再能相会?也许永远不会再会了。也许重逢的日子,就在明天!
写于APIO2018前夜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mollnn/p/1469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