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TML
(5)、CSS
(3)、JavaScript
(ES5、ES6):编写一个个的页面 -> 给后端(PHP、Python、Go、Java) -> 后端嵌入模板语法 -> 后端渲染完数据 -> 返回数据给前端 -> 在浏览器中查看
2.Ajax的出现 -> 后台发送异步请求,Render
+Ajax
混合
3.单用Ajax(加载数据,DOM渲染页面):前后端分离的雏形
的出现(1个JS框架):出现了“前端工程化
”的概念(前端也是1个工程、1个项目)
5.React、Vue框架:当下最火的2个前端框架(Vue
:国人喜欢用,React
:外国人喜欢用)
6.移动开发(Android+IOS) + Web(Web+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 桌面开发(Windows桌面):前端 -> 大前端
7.一套代码在各个平台运行(大前端):谷歌Flutter(Dart语言:和Java很像)
可以运行在IOS、Android、PC端
8.在Vue框架的基础性上 uni-app:一套编码 编到10个平台
9.在不久的将来 ,前端框架可能会一统天下
详细的发展史:
Vue(读音/vju?/
,类似于view)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与其他大型框架不同的是,Vue被设计为可以自底向上逐层应用。Vue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不仅容易上手,还便于与第三方库或既有项目整合。
渐进式框架
文档:https://cn.vuejs.org/v2/guide/
易用
灵活
高效
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
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前端开发的架构模式,是一种**事件驱动编程方式。
视图
(View)可以独立于Model变化和修改
,1个ViewModel可以绑定到不同的View上,当View变化的时候 Model可以不变,当Model变化的时候 View也可以不变重用这端视图的逻辑
(以此减少代码冗余)开发
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
和数据的开发
(ViewModel),设计
人员可以专注于页面设计
针对ViewModel
来编写类似于DTL中的include
,每一个组件的内容都可以被替换和复用
只需要1个页面,结合组件化开发来替换页面中的内容
页面的切换只是组件的替换,页面还是只有1个index.html
1.X:使用得较少
2.X:普遍使用
3.X:刚出没多久,只有Beta版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dist/vue.js"></script>
其实就是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dist/vue.js,然后复制下来,创建一个js文件再粘贴进去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js就是一门解释型语言,只不过js解释器被集成到了浏览器中
所以,在浏览器的Console中输入命令,就和在cmd中输入python后,进入交互式环境一样
把chrome的v8引擎(解释器),安装到操作系统之上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vue的简单使用</title>
<sc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ajax/libs/vue/2.6.12/vue.min.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box">
{{name}}
</div>
</body>
<script>
let vm = new Vue({
el: ‘#box‘, // 在box这个div中可以写 vue的语法
data: {
name: ‘Hello World‘
}
})
</script>
</html>
vm._data.name=‘darker‘ // 修改js中变量的值
$(‘#box‘).text(‘hahah‘) // 修改HTML的div中的值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iRou/p/1470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