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Redis 教程

时间:2021-05-08 00:17:47      阅读:3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Redis 教程

技术分享图片

REmote DIctionary Server(Redis) 是一个由Salvatore Sanfilippo写的key-value存储系统。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遵守BSD协议、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它通常被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因为值(value)可以是 字符串(String), 哈希(Hash), 列表(list), 集合(sets) 和 有序集合(sorted sets)等类型。

Redis 与其他 key - value 缓存产品有以下三个特点:

  •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Redis 优势

  • 性能极高 –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
  • 丰富的数据类型 – Redis支持二进制案例的 Strings, Lists, Hashes, Sets 及 Ordered Sets 数据类型操作。
  • 原子 –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全并后的原子性执行。
  • 丰富的特性 – Redis还支持 publish/subscribe, 通知, key 过期等等特性。

Redis与其他key-value存储有什么不同?

  • Redis有着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并且提供对他们的原子性操作,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数据库的进化路径。Redis的数据类型都是基于基本数据结构的同时对程序员透明,无需进行额外的抽象。
  • Redis运行在内存中但是可以持久化到磁盘,所以在对不同数据集进行高速读写时需要权衡内存,应为数据量不能大于硬件内存。在内存数据库方面的另一个优点是, 相比在磁盘上相同的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这样Redis可以做很多内部复杂性很强的事情。 同时,在磁盘格式方面他们是紧凑的以追加的方式产生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进行随机访问。




Redis 安装


Window 下安装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dmajkic/redis/downloads

技术分享图片

下载到的Redis支持32bit和64bit。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将64bit的内容cp到自定义盘符安装目录取名redis。 如 C:\reids

打开一个cmd窗口 使用cd命令切换目录到 C:\redis 运行 redis-server.exe redis.conf 

如果想方便的话,可以把redis的路径加到系统的环境变量里,这样就省得再输路径了,后面的那个redis.conf可以省略,如果省略,会启用默认的。输入之后,会显示如下界面:

技术分享图片

这时候另启一个cmd窗口,原来的不要关闭,不然就无法访问服务端了。

切换到redis目录下运行 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设置键值对 set myKey abc

取出键值对 get myKey

技术分享图片


windows下Redis的安装和使用

1、要安装Redis,首先要获取安装包。Windows的Redis安装包需要到以下GitHub链接找到。链接:https://github.com/MSOpenTech/redis。打开网站后,找到Release,点击前往下载页面。

 技术分享图片

2、在下载网页中,找到最后发行的版本(此处是3.2.100)。找到Redis-x64-3.2.100.msi和Redis-x64-3.2.100.zip,点击下载。这里说明一下,第一个是msi微软格式的安装包,第二个是压缩包。

技术分享图片

3、双击刚下载好的msi格式的安装包(Redis-x64-3.2.100.msi)开始安装。

技术分享图片

4、选择“同意协议”,点击下一步继续。

技术分享图片

5、选择“添加Redis目录到环境变量PATH中”,这样方便系统自动识别Redis执行文件在哪里。

技术分享图片

6、端口号可保持默认的6379,并选择防火墙例外,从而保证外部可以正常访问Redis服务。

技术分享图片

7、设定最大值为100M。作为实验和学习,100M足够了。

技术分享图片

8、点击安装后,正式的安装过程开始。稍等一会即可完成。

9、安装完毕后,需要先做一些设定工作,以便服务启动后能正常运行。使用文本编辑器,这里使用Notepad++,打开Redis服务配置文件。注意:不要找错了,通常为redis.windows-service.conf,而不是redis.windows.conf。后者是以非系统服务方式启动程序使用的配置文件。

技术分享图片

10、找到含有requirepass字样的地方,追加一行,输入requirepass 12345。这是访问Redis时所需的密码,一般测试情况下可以不用设定密码。不过,即使是作为本地访问,也建议设定一个密码。此处以简单的12345来演示。

技术分享图片

11、点击“开始”>右击“计算机”>选择“管理”。在左侧栏中依次找到并点击“计算机管理(本地)”>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再在右侧找到Redis名称的服务,查看启动情况。如未启动,则手动启动之。正常情况下,服务应该正常启动并运行了。

技术分享图片

12、最后来测试一下Redis是否正常提供服务。进入Redis的目录,cd C:\Program Files\Redis。输入redis-cli并回车。(redis-cli是客户端程序)如图正常提示进入,并显示正确端口号,则表示服务已经启动。

 技术分享图片
13、使用服务前需要先通过密码验证。输入“auth 12345”并回车(12345是之前设定的密码)。返回提示OK表示验证通过。
技术分享图片
14、实际测试一下读写。输入set mykey1 "I love you all!”并回车,用来保存一个键值。再输入get mykey1,获取刚才保存的键值。
技术分享图片
15、注意事项
  • 1.Windows使用的这个Redis是64位版本的,32位操作系统的同学就不要折腾了。
  • 2.作为服务运行的Redis配置文件,通常为redis.windows-service.conf,而不是redis.windows.conf。小心不要选错了。






Linux 下安装

下载地址:http://redis.io/download,下载最新文档版本。

本教程使用的最新文档版本为 2.8.17,下载并安装:

  1.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2.8.17.tar.gz
  2. $ tar xzf redis-2.8.17.tar.gz
  3. $ cd redis-2.8.17
  4. $ make

make完后 redis-2.8.17目录下会出现编译后的redis服务程序redis-server,还有用于测试的客户端程序redis-cli,两个程序位于安装目录 src 目录下:

下面启动redis服务.

  1. $ cd src
  2. $ ./redis-server

注意这种方式启动redis 使用的是默认配置。也可以通过启动参数告诉redis使用指定配置文件使用下面命令启动。

  1. $ cd src
  2. $ ./redis-server redis.conf

redis.conf是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自己的配置文件。

启动redis服务进程后,就可以使用测试客户端程序redis-cli和redis服务交互了。 比如:

  1. $ cd src
  2. $ ./redis-cli
  3. redis> set foo bar
  4. OK
  5. redis> get foo
  6. "bar"

Ubuntu 下安装

在 Ubuntu 系统安装 Redi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1. $sudo apt-get update
  2. $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

启动 Redis

  1. $ redis-server

查看 redis 是否启动?

  1. $ redis-cli

以上命令将打开以下终端:

  1. redis 127.0.0.1:6379>

127.0.0.1 是本机 IP ,6379 是 redis 服务端口。现在我们输入 PING 命令。

  1. redis 127.0.0.1:6379> ping
  2. PONG

以上说明我们已经成功安装了redis。















Redis 教程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ios9/p/1474268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