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so四层模型,数据传输时,在应用层写完数据后,相当于在下面的数据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可以认为是内核层),链路层封装好最终的数据包,准备传输
重点是数据包的内容,包含几个方面
1.源端口号 ->目标端口号(端口号是在传输层进行封装的,相当于一台机器中的某个进程)
2.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在网络层封装,互联网中的某一个主机,找到某一台主机后,最终要和进程通信,所以用到上面的端口号进行进程通信)
3.源MAC地址->目标MAC地址(链路层封装的,协议一般就是以太网协议)
mac地址每跳一下都会发生替换,而目标ip地址不会发生替换
以上的数据就能解决在互联网中相互通信的的寻址目的了,
MAC地址可以解决下一跳的问题,找到下一跳的机器,
而IP地址解决不断找到合适的节点,最终跳到目标节点上
端口号是跳到那台服务器后最终找到哪个进程
tcp/ip协议:是基于下一跳的机制,ip是端点见,mac是节点间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ndaguanren/p/1475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