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编程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控制流中按步的指令序列进入到更有组织的方式中,
依靠代码块可以形成命名子程序和完成既定的功能。
====================================
现在: 把程序的功能指令和处理数据结合起来,用称为对象的东西包裹起来组织管理程序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成为面向对象编程。
====================================
Python中面向对象编程主要包括两个主题:类和类实例
最重要的方式是:直接提供建模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情形途径
类:类是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用它来定义对象。类是现实世界抽象的物体以编程形式出现,实例是这些对象的具体化。
抽象/实现:对现实世界问题和实体的本质表现、行为和特征建模,包括数据属性和数据接口。
封装/接口:描述了对数信息的进行隐藏的概念,对数据属性提供接口和访问函数。
合成:类的合成
派生/继承:
泛化/特化:
多态:
- 自省/反射:
类(Class): 用来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它定义了该集合中每个对象所共有的属性和方法。对象是类的实例。
对象(object): 通过类定义的数据结构实例。对象包括两个数据成员(类变量和实例变量)和方法。
实例化: 创建一个类的实例,类的具体对象。
方法: 类中定义的函数。
类变量: 类变量在整个实例化的对象中是公用的。类变量定义在类中且在函数体之外。
实例变量: 定义在方法中的变量,只作用于类的当前实例。类变量通常不能作为实例变量来使用。
数据成员:类变量或者实例变量用于处理类及其实例对象的相关的数据。
方法重写:如果从父类继承的方法不能满足子类的需求,可以对其进行改写,这个过程叫方法的覆盖(override),也称为方法的重写。
继承:即一个派生类(derived class)继承基类(base class)的字段和方法。继承也允许把一个派生类的对象作为一个基类对象对待。
==============================
面向过程把函数继续切分为子函数,即把大块函数通过切割成小块函数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把计算机程序视为一组对象的集合,而每个对象都可以接收其他对象发过来的消息,并处理这些消息,计算机程序的执行就是一系列消息在各个对象之间传递。给对象发消息实际上就是调用对象对应的关联函数,我们称之为对象的方法(Method)。数据封装、继承和多态是面向对象的三大特点。
1)创建类
class ClassName(bash_class_name):
‘类说明,格式为字符串‘
def __init__(self, var1, var2):
属性(定义变量)
方法(定义函数)
2)实例化 ==> 不存在new关键词,使用类名作为初始化实例的方法,返回对象
obj1 = ClassName(var1,var2);
使用点(.)来访问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
obj1.var1
obj1.func()
1.4 内置类
__dict__ : 类的属性(包含一个字典,由类的数据属性组成)
__doc__ :类的文档字符串
__name__: 类名
__module__: 类定义所在的模块(类的全名是‘__main__.className‘,如果类位于一个导入模块mymod中,那么className.__module__ 等于 mymod)
__bases__ : 类的所有父类构成元素(包含了以个由所有父类组成的元组)
理解什么是多态,我们首先要对数据类型再作一点说明。当我们定义一个class的时候,
我们实际上就定义了一种数据类型。我们定义的数据类型和Python自带的数据类型,
比如str、list、dict没什么两样:也就是说python中的变量类型 ,
就是类。类可以实例化为对象。即 a = list();实例化为对象
原文:https://blog.51cto.com/rulix9527/284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