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源代码是怎么被机器识别并执行的呢?答案是Java虚拟机。
一、字节码
0和1是计算机仅能识别的信号,经过0和1的不同组合产生了数字之上的操作。另外通过不同的组合亦产生了各种字符。同样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机器指令。
机器码是离CPU指令集最近的编码,是CPU可以直接解读的指令,因此机器码肯定是与底层硬件系统耦合的。
在代码执行的过程中,JVM将字节码解释执行,屏蔽对底层操作系统的依赖;JVM也可以将字节码编译执行,如果是热点代码,会通过JIT动态地编译为机器码,提高执行效率。
字节码主要指令如下:
(1)加载和存储指令
在某个栈帧中,通过指令操作数据在虚拟机栈的局部变量表与操作栈之间来回传输,常见指令如下:
(2)运算指令
对两个操作栈帧上的值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写入操作栈顶,如IADD、IMUL等。
(3) 类型转换指令
显示转换两种不同的数值类型。如I2L、D2F等。
(4)对象创建与访问指令
根据类进行对象的创建、初始化、方法调用相关指令,常见指令如下:
(5)操作栈管理指令
JVM提供了直接控制操作栈的指令,常见指令如下:
(6)方法调用与返回指令
(7)同步指令
我们编写好的.java文件是源代码文件,并不能交给机器直接执行,需要将其编译称为字节码甚至是机器码文件。静态编译器将源码转字节码流程:
词法解析是通过空格分隔出单词,操作符,控制符等信息,将其形成token信息流,传递给语法解析器;在语法解析时,把词法解析得到的token信息流按照JAVA语法规则组成以可语法树,在语义分析阶段,需要检查关键字的使用是否合理、类型是否匹配、作用域是否正确等;当语义分析完成之后,即可生成字节码。
字节码必须通过类加载过程加载到JVM环境后,才可以运行。字节码必须通过类加载过程加载到JVM 环境后,才可以执行。执行有三种模式第一,解释执行,第二, JIT 编译执行第三, JIT 编译与解释混合执行(主流 JVM默认执行模式)。混合执行模式的优势在于解释器在启动时先解释执行,省去编译时间。随着时间推进 JVM通过热点代码统计分析 识另 高频的方法调用、循环体、公共模块等,基于强大的JlT 动态编译技术,将热点代码转换成机器码,直接交给 PU执行。 JIT 作用是将Java 字节码动态地编译成可以直接发送给处理器指令执行的机器码。简要流程如图 所示。
二、类加载过程
任何程序都需要加载到内存才能与CPU进行交流。字节码.class文件同样需要加载到内存中,才可以实例化类。ClassLoader的使命就是提前加载.classl类文件到内存中。在加载类时,使用的是“Parent Delegation Model” 译为双亲委派模型。
Java的类加载器是一个运行时核心基础设施模块,主要是在启动之初进行类的Load、Link、Init,即加载、链接、初始化。
类加载过程图
类加载是一个将.class字节码文件实例化成Class对象并进行相关初始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JVM会初始化继承树上还没有被初始化的所有父类,并且会执行这个链路上所有未执行过的静态代码块、静态变量赋值语句等。某些类在使用时,也可以按需由类加载器进行加载。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nastu/p/1518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