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道是专供自行车和三轮车等行 驶的车道。各种车辆具有不同的横向宽度和 相应的平均车速。各种非机动车道宽度推荐 值可按表3-10采用。
由数条自行车车道组合的非机动车道宽还应计入两侧各\(25cm\)的路缘带宽度。
非机动车道如以行驶自行车为主(三轮车不超过\(5\%\)),其双车道宽度为\(2.5\)m;三车道为\(3.5m\);四车道为\(4.5m\);依次类推。若非机动车某一车种的数量达到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的\(50\%\)以上,即需要设一条车道;若小于\(50\%\),则宜组织混合车道。其组合排列时,要考虑到不同车辆之间所要求的横向安全距离:自行车与三轮车为\(0.8m\)。自行车道数通常根据预估自行车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算得。机非分流的公路或立交孔中,非机动车道宜采用\(3.5 \sim 4.5m\);大中城市的机非分流的非机动车道采用\(4.5 \sim 6.5m\);当机、非混行的道路断面上借画线分流时,非机动车道数不小于\(2\)条,宽度不得小于\(2.5m\);若机动车交通量很小,自行车与机动车高峰小时有所错开得以借道时,对非主干道可在机动车道宽度基础上每侧另加\(1.5m\)。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宽度,单向不应小于\(3.5m\),双向不宜小于\(4.5m\)。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应满足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 交通标志、信号设施、护栏等公用附属设施安置的需要。人行道的宽度,应包括步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的宽度。
人行道宽度
步行道宽度按下式计算:
高峰小时行人流量\(N_W\),应考虑远期人流的发展。
根据我国部分城市调查资料可知:大城市现有人行道宽度为\(3 \sim 10m\),中等城市人行道宽为\(2.5 \sim 8m\),小城市人行道宽度为\(3 \sim 6m\)。 表3-11列出了人行道最小宽度。表3-12列出了人行道和各类道路总宽度的比值。
人行道宽度还需考虑设施带和绿化带的宽度。设施带指道路两侧的行人护栏、照明杆柱等。护栏一般采用钢管,不设基座的宽度为\(0.25m\),设基座的宽度为\(0.5m\)。杆柱含基座宽度为\(1 \sim 1.5m\)。人行道用地困难处的绿带可与设施带合并,但应避免各种设施与树木间纵向的干扰。绿化带净宽度灌木丛为\(0.8 \sim 1.5m\),单行乔木为\(1.5 \sim 2.0m\)。方形树池每边净宽为\(1.5m\);矩形树池的净宽与净长为\(1.2m \times 1.8m\)。
人行道的布置
人行道通常对称布置在道路两侧,受地形、地物限制时,可不等宽或不在一个平面上。人行道布置基本形式见图3-10。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vocaloid-fan1995/p/bicyclelaneandsidewa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