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几乎都不懂,现在要选择一种,只能百度,然后一条一条看,也不知道诸位大神哪个说的对。
两个引擎语法完全不一样,性能上Asp.Net略占优势,语法糖则是razor的强项。
开发MVC3首选razor
Razor 是主流。。语法不一样
Razor 简洁
@{} and <% %>
cshtml 使用 razor rendering engine
aspx 使用 webform engine
语法不同
这两个文件里插入asp标签的方式不一样,前者比后者简单明了。如果用前一种方式开发,不再可以拖拽各种服务器段控件了。别的就不知道了,我的web开发经验极少,就知道怎么多,前一种方式是微软推荐的方式
Razor与Aspx的区别
Razor |
Aspx |
@{ int a = 123; string b = "demoshop"; } |
<% int a = 123; string b = "demoshop"; %> |
<div> @Model.Content </div> |
<div> <%:Model.Content %> </div> |
<div> @Html.Raw(Model.Content) </div> |
<%foreach (var item in collection) {%> <span><%:item.Key %></span> <%} %> |
@foreach (var item in collection) { @:我是純文字 @item.Value } |
<%foreach (var item in collection) {%> 我是純文字 <%:item.Key %> <%} %> |
@for (int i = 0; i < 3; i++) { @:目前是第 @i. } |
<%for (int i = 0; i < 3; i++) {%> 目前是第<%=i %>. <%} %> |
@(Model.Content == "" ? "沒貨" : Model.Content) |
<%:Model.Content==""?"沒貨": Model.Content%> |
@*注解*@ |
<%--注解--%> |
(二)常用的地方
1.@转义
写法:@@
实例:shuxin556@@163.com
2.@注释
写法:@**@
3.取request
例如:@Request.Url
4.@@作用域和Html混合使用
作用域使用{}描述,在作用域内可以直接输出html.
例如:@{
//定义变量i
int i = 1;
<em>12</em>
<br />
}
5.在@作用域中输出内容
写法:@:
例如:
@{
int j = 1;
@:div中直接输出内容<br />
@:<br />
<div>@j=6</div>
@j
<br />
}
6.在@作用域中输出HTML方法1
使用字符串描述输出
例如:
@{
string html = "<b>wo shi html</b>";
@html
}
7.在@作用域中输出HTML方法2
使用HtmlHelper输出
例如:
@{
@Html.Raw(html)
}
8.在@作用域中输出HTML方法3
使用HtmlString类输出
例如:
@{
var html2 = new HtmlString("<b>wo shi html</b>");
@html2
}
9.在@作用域中输出HTML方法4
使用MvcHtmlString类输出
例如:
@{
var html3 = MvcHtmlString.Create("<b>wo shi html</b>");
@html3
}
10.处理泛型<>冲突问题
我们可以使用()把语句括起来
例如:
@(list.ToList<Char>());
11.@数据类型转换
使用AsDecimal()方法转换
例如:
@("123".AsDecimal()+1)
12.@数字类型判断
使用IsInt()方法
例如:
@("123".IsInt()?"是":"否");
13.@bool类型转换
使用AsBool()方法转换
例如:
@("true".AsBool())
14.@bool类型判断
使用IsBool()方法判断
例如:
@("True".IsBool()?"是":"否")
15.日期类型转换
使用AsDateTime()方法转换
例如:
@("2011/4/11".AsDateTime().ToLongDateString())
16.路径转换
使用Href()方法转换
例如:
@Href("~/")
看到这里,我觉得如果不是适用范围aspx比较大的话,那还是razor语法更简洁,决定使用razor
前者应该是后者的更新,我在Mybatis中也见过类似更新
两者区别应该仅此而已
原文:http://www.cnblogs.com/mihe/p/400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