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引入几个概念:
内部排序:整个排序过程不需要访问外存便能完成。
外部排序:参加排序的记录数量很大,整个序列的排序过程不可能在内存中完成。
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设 Ki、Kj (1≤i≤n, 1≤j≤n, i≠j ) 分别为记录 Ri、Rj 的关键字,且 Ki = Kj ,在排序前的序列中 Ri 领先于 Rj (即 i < j )。若在排序后的序列中 Ri 仍领先于 Rj ,则称所用的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反之,则称所用的排序方法是不稳定的。
一.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1)思想: 对第i个元素,把它插入到前i-1个元素(已经有序)里面(2<=i<=n)
(2).实现: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 //对顺序表L做直接插入排序 for(i=2;i<=L.length;i++) { if(L.r[i].key<L.r[i-1].key) { L.r[0]=L.r[i]; L.r[i]=L.r[i-1]; for(j=i-2;L.r[0].key<L.r[j].key;j--) { L.r[j+1]=L.r[j];//记录后移 } L.r[j+1]=L.r[0];//插入到正确位置 } } }(3).算法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全部有序,那么移动次数为0;
最坏情况:全部逆序,移动次数为
取移动次数的平均数得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
稳定性:键码相同的两个记录,在整个排序过程中,不会通过比较而相互交换,所以是稳定的。
2.折半插入排序:
(1)思想:考虑到 L.r[1,..,i-1] 是按关键字有序的有序序列,则可以利用折半查找实现“L.r[1,…,i-1]中查找 L.r[i] 的插入位置”如此实现的插入排序为折半插入排序。
(2).实现:
void BinsertSort(SqList &L){ // 折半插入排序 int i,low,high,mid; for(i=2; i<= L.length; ++i) { L.r[0]=L.r[i]; //将L.r [i] 暂存到L.r[0]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 { //比较,折半查找插入位置 mid=(low+high)/2; // 折半 if (L.r[0].key< L.r[mid].key) high=mid-1; //插入点在低半区 else low=mid+1; } // 插入点在高半区 for( j=i-1; j>=low; --j ) L.r[j+1]=L.r[j]; // 记录后移 L.r[low]=L.r[0]; } // 插入 } // BInsertSort(3).算法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 折半查找比顺序查找快,所以折半插入排序就平均性能来说比直接插入排序要快。
折半插入排序减少了关键数的比较次数,但记录的移动次数不变,其时间复杂度与直接插入排序相同。
稳定性:稳定。
3.希尔插入排序:
(1)思想: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子序列的构成不是简单地“逐段分割”,而是将相隔某个增量dk的记录组成一个子序列,让增量dk逐趟缩短(例如依次取5,3,1),直到dk=1为止
(2)实现:
void ShellInsert ( SqList &L, int dk ) { //一趟希尔插入排序 //1.前后记录位置的增量是dk; //2.L.r[0]只是暂存单元,不是哨兵。当j<=0时,插入位置已找到 for ( i=dk+1; i<=L.length; ++i ) if ( L.r[i].key< L.r[i-dk].key) {//将R[i]插入有序增量子表 L.r[0] = L.r[i]; // 暂存在R[0] for (j=i-dk; j>0 && (L.r[0].key< L.r[j].key);j -= dk) L.r[j+dk] = L.r[j]; // 记录后移,查找插入位置 L.r[j+dk] = L.r[0]; // 插入 } }//ShellInsert
void ShellSort (SqList &L, int dlta[ ], int t) { // 按增量序列dlta[0..t-1]对顺序表L作希尔排序 for (k=0; k<t; ++k) ShellInsert( L, dlta[k]); // 一趟增量为dlta[k]的插入排序 } // ShellSort
开始时dk 的值较大,子序列中的对象较少,排序速度较快;随着排序进展,dk 值逐渐变小,子序列中对象个数逐渐变多,由于前面工作的基础,大多数对 象已基本有序,所以排序速度仍然很快。
时间复杂度:——所选增量比较合理
空间效率:O(1) —— 因为仅占用1个缓冲单元
稳定性:希尔排序选取增量的时候都是一个一个子序列比较的,很容易导致后一个数排到前一个数前面去,所以不稳定!
二.交换排序:
1.冒泡排序:
(1)思想:每一轮都是两两相邻比较,直到小的浮起或大的沉底
(2)实现:
void Bubblesort(ElemType R[],int n) { int flag=1; //当flag为0则停止排序 for (int i=n; i>1; i--) { //i表示趟数,最多n-1趟 flag=0; //开始时元素未交换 for (int j=2; j<=i; j++) if (R[j]<R[j-1]) { //发生逆序 temp=R[j]; R[j]=R[j-1]; R[j-1]=temp; flag=1; } if(flag==0) return; } } // Bubblesort(3)算法分析:
时间复杂度:O(n2),可以取最好情况和做差情况取平均
稳定性:稳定
起泡排序的过程可见,起泡排序是一个增加有序序列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缩小无序序列长度的过程,每经过一趟起泡,无序序列的长度只缩小1。
试设想:若能在经过一趟排序,使无序序列的长度缩小一半,则必能加快排序的速度。
2.快速排序:
(1)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列以枢轴为标准划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小,另一部分大,再分别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以达到 整个序列有序(通常取第一个记录的值为基准值或枢轴).
(2)实现:
void QSort ( Elem R[ ], int low, int high ){ //对序列R[low...high]进行快速排序 if (low < high-1) { //长度大于1 pivot = Partition( L,low,high); //将R[low..high]一分为二 QSort(L,low, pivot-1); //对低子表递归排序,pivo是枢轴 QSort(L, pivot+1, high); // 对高子表递归排序 } } // QSort void QuickSort(Elem R[], int n){ //对记录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QSort(R, 1, n); } // QuickSort
int Partition (Elem R[ ], int low, int high){ R[0] = R[low]; pivotkey = R[low].key; while (low < high) { //从两端交替向中间扫描 while (low < high && R[high].key >= pivotkey) - - high; R[low] = R[high]; //将比枢轴记录小的移到低端 while (low < high && R[low].key <= pivotkey) + + low; R[high] = R[low]; //将比枢轴记录大的移到高端 } R[low] = R[0]; //枢轴记录到位 return low; //返回枢轴位置 } // Partition(3)算法性能分析: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快速排序是递归的,需要有一个栈存放每层递归调用时的指针和参数(新的low和high)。最大递归调用层次数与递归树的深度一致,理想情况为 └ log2n ┘ + 1(向下取整) 。因此,要求存储开销为 O(log2n)
稳定性:不稳定。
原文:http://blog.csdn.net/wust__wangfan/article/details/1974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