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C++之内部类

时间:2014-11-04 17:21:21      阅读:73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 内部类的概念

如果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这个内部类就叫做内部类。注意此时这个内部类是一个独立的类,它不属于外部类,更不能通过外部类的对象去调用内部类。外部类对内部类没有任何优越的访问权限。

即说:内部类就是外部类的友元类。注意友元类的定义,内部类可以通过外部类的对象参数来访问外部类中的所有成员。但是外部类不是内部类的友元。

 

2. 内部类可以定义在外部类的public、protected、private都是可以的。

如果内部类定义在public,则可通过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来定义内部类的对象。

如果定义在private,则外部不可定义内部类的对象,这可实现“实现一个不能被继承的类”问题。

 

3. 注意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枚举成员,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类名。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int k;
               int h;
public: class B{
                     void foo(){
                           cout<<k<<endl;//OK
                           //cout<<h<<endl;//ERROR
                     }
              };
};
int A::k=3;

这里cout<<h<<endl;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因为内部类是一个独立的类,不属于外部类,所以此时还没有外部类的对象,显然也不存在h。而k就不同了,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就已存在,所以这里k是OK的。

这和友元类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使用另一个类的成员,必须要存在这个类的对象”。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int k;
               int h;
public: class B{
                     void foo(A a){
                           cout<<k<<endl;//OK
                           cout<<a.h<<endl;//OK
                     }
              };
};
int A::k=3;

这样就没问题了。

 

4. 在堆中创建内部类对象:

class A
{
public: class B{};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A::B*b=new A::B();
       return 0;
}

5.内部类可以现在外部类中声明,然后在外部类外定义: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int i;
public: class B;
};
class A::B{
public:void foo(){cout<<i<<endl;}//!!!这里也不需要加A::i.
};
int A::i=3;

 这形式上就更像友元类了。注意这里和友元类,不要混淆了。

 

6. sizeof(外部类)=外部类,和内部类没有任何关系。

class A
{
public:
       class B{int o;};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cout<<sizeof(A)<<endl;//1
       return 0;
}


总结一下:其实内部类和友元类很像很像。只是内部类比友元类多了一点权限:可以不加类名的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枚举成员。其他的都和友元类一样。

C++之内部类

原文:http://blog.csdn.net/u013696062/article/details/4078759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