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2p网贷跑路风波又起。10月22日,搜狐证券网发表了一条“800多位投资者被套2.8亿元 浙江本土P2P公司疑资金链断裂”的文章,曝光了浙江传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事件。文章又一次戳痛了当前互联网金融最为火热的p2p网贷行业,令无数业内分析人士又一次陷入深思。
纵观整个行业,p2p一直处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尴尬境地。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中国P2P行业共有24家公司获得总额近30亿人民币的融资,同样截至9月末,2014年的问题平台数已达99家,其中仅仅9月份就出现22家。进入10月后,P2P平台倒闭、跑路事件更是持续发酵……
实质性的监管政策何时出台?p2p行业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尚未解决的背景之下,普通投资者在将信将疑、前仆后继的涌入网贷市场似乎有一种惯性在里面。我称这种增长为“歇斯底里式”的发展。
据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有两点:
第一、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难仍是摆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前面的一大顽疾。银行传统风险评估标准把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拒之门外,就有了小微企业不得不转到线下的金融公司,以高达30%以上的利率进行借贷,导致众多小微企业难以为继。
第二,中国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领域受价格波动影响,投资前景不明朗。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投资选择,而p2p网贷100元就可以参与了,所以很多人涌入了这个领域。
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但也并非完全正确。首先,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处在创业期间,业务不稳定,专业水平比大企业要低,这种特性就决定了p2p行业本身就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集中的特质。其次。有价证券、房地产、理财基金的高门槛确实把普通老百姓拒之门外,虽然股市、基金是风险经营,但是相关法律和制度方面也比较完善,有明确的退出制度,监管制度。而在p2p行业这几乎是没有的,尽管各种监管噱头层出不穷。
笔者认为,与其说这种歇斯底里式的发展是源于以上两点原因,不如说投资者的不理性和相关法规的滞后性共同造成的。
首先,在p2p网贷行业,小微企业也好,个人也罢要想获得可能的融资就必须把收益率飙到能足够吸引投资者的高度,而这高度能否和企业或者个人的收入相匹配,每一个经营p2p或者债权众筹的平台都没有详尽的调查。只有这些申请贷款的单位有能力赚到承诺收益率以上的钱才有可能兑付收益,这是硬道理。投资者却只关注收益,而这种想法无论应用到何处都是不理性的表现。
其次,法律是滞后的。一方面法律没有像企业债券那样明确规定,如果债务人没有按照规定兑换利息或本金,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进行资产清算以结算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p2p行业异常火爆的几年里,法律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也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歇斯底里式的行业增长,也给劣质企业进行融资跑路找了空子钻。
没有好的投资品种,所以我们投资p2p,至少收益是相当高的。诚然,收益是投资行为的重要考察标准。但是,比收益更重要的是安全。著名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一书中也曾指出,“安全边际”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于是,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应该从风险的角度去考察借债单位的还款能力问题,而不是单方面考虑借债单位的收益率如何。
作为单个投资者,我们无力影响大局。但是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理性投资,至少自己不至于限于跑路风波的漩涡里。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平台的综合实力,有没有背景、企业是不是合法、综合实力如何等。其次考察企业的专业水平,在上述条件没有质疑的情况下,看看这个平台有没有优质项目,对项目介绍是否详尽,有没有成功运作项目的经验等。最后才能考虑一下这个平台收益的高低。整个过程中,重点是前两个过程,满足前两个条件代表投资是安全的,总不至于赔钱。而最后一个,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只是别太离谱了就行。
原文:http://shayu.blog.51cto.com/1887452/15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