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webrtc系列专题之trickle ice

时间:2014-11-19 01:18:41      阅读:28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本文原创自 http://blog.csdn.net/voipmaker  转载注明出处。

WebRTC p2p 部分采用ICE框架,ICE框架包括stun,turn,实际使用webrtc开发音视频应用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呼叫建立很慢,原因是ice过程耗费过多时间,客户端在发起呼叫时先与stun服务器通信获取 server reflexive 地址和relay 地址,加上local host地址和端口 构造三类ice candidate ,把这三类candidate 放到sdp 属性 (a=) ,完成这个动作后才实际发起sdp offer请求,接收者采用同样的过程,两边都完整收完对方的sdp后才开始p2p探测, 这中间时间浪费在所有candidate都获取后才发送,所以为了加速通话建立时间,把连通性检测的时间提前,方案叫trickle ice, 其思想是客户端一边收集candidate一边发送给对方,比如local candidate 不需要通过stun获取直接就可以发起,这降低了了连通性检测完成的时间,为了提高呼叫接通速度,webrtc 也引入了不同类型媒体(音频,视频)的多路复用功能,即共用一个udp端口,在sdp里面体现为 a=group:BUNDLE audio video

表明客户端支持audio和video rtp的多路复用。

webrtc系列专题之trickle ice

原文:http://blog.csdn.net/voipmaker/article/details/41254083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