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坐在电脑前的我在设计着准备参赛的作品。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写博客记录东西了,抽闲回忆了一下自己由原来的开发到今天决心成为一名PM的转变。
以前的我不懂得什么叫做PM。对于开发和产品我也完全没有什么概念。从拥有第一台Android智能手机开始,我就喜欢去下载软件来试玩,喜欢对比相同类型的App 应用,这成为了我至今的爱好之一。那时候不懂得什么叫做产品分析,只知道去找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点,不同点。作为一个用户,我会想着这类软件什么功能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必须的,哪些功能做的好,用起来舒服,方便,用户喜欢。
第一次设计“产品”
大二的第二学期我自学了Android开发。学完Android基础后我就开始着手设计一个“管家类”App。当时,我认为市面的“管家类”App都不是用户最想要的一款工具软件(排除BUG存在)。尽管它的功能非常多,但是却不是大家心中最希望的样子。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专业玩手机的。用户本身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去忙,如果说在使用一款软件上还需要过多的学习成本,那么,这款软件不是一款好软件。这也就是为什么360公司的软件会拥有如此多的用户量,因为他们的“一键”处理方案紧紧的抓住了那些希望学习成本几乎为0又能实现需求的大众用户。
为了了解市面上“管家类”工具App是具体怎么做的,当时自己试玩了市场上所有的“管家类”App,自己做了个文档用于功能分析。将它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罗列出来。然后再让自己以一名用户的角色去体验这些不同的产品。分析了哪些功能是作为一款工具软件的刚需,哪些功能基本是可能没有被使用到的。我会反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会在这么多“管家类”App中选择使用它,它的优点及亮点是什么。为什么我不喜欢这款软件,它的最大弊端是什么?(当然,我没有特别的喜欢或者讨厌某个公司的产品)
自己先总结了一遍后,为了验证我的想法以及收集更多的用户需求看法,我在校园里面做了一份关于“管家类”App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整理数据可以看到这些结论:
1. 用户为什么会去下载它们:因为它们可以清理进程,缓解手机运行压力(Android机必备...),可以来电骚扰拦截,它们可以显示来电归属地等实用功能
2. 用户为什么不去下载它们:认为下载安装后手机变的更卡更慢,手机更耗电,大部分功能实用性不大
3.用户理想中的它们是怎样的:所占内存小,耗电少,界面简洁,功能实用
做完调查后,我就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开始设计一款自己的工具App“Mobileassisant”,然后写代码实现。在测试其他公司软件的同时发现有Bug的,我会在自己的产品中尽量去修复,例如当时360手机助手在程序锁这一个功能中存在一个致命的Bug,忘记在程序锁密码界面另开一个新的任务栈,一般用户不会察觉,因为很少有人使用到这个功能....要是实际中遇到了,用户一般都会直接卸载这款软件,这也时刻提醒我测试的重要性。由于是自己第一次做Android,所以界面设计相对简单,还借鉴了别人的图标(请原谅我当时只有自己一个人)....
第一版自己的App做好的时候,还记得当时那晚自己开心得睡不着,说夸张点,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自己做的App 在手机上运行这也算是对自己付出的最好回报吧。
我是一名正在努力前往PM路上的小白....
原文:http://www.cnblogs.com/sommer/p/357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