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五章,混合推荐方法。
《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六章,推荐系统的解释。
《Recommender System An Introduction》,第七章,评估推荐系统。
如何进行混合推荐,要考虑两个问题:基础的推荐理论框架和系统的混合设计,也就是组合两个以上算法的方法。
推荐问题通常可以转换成效用函数rec,预测物品集合I中得物品i对整个用户级U中某个特定用户u的有用性。
效果指的是物品满足某种抽象目标的能力,比如最好地满足用户假定需求,或者是最大地提高零售商的转化率。因此,推荐算法的预测任务就是推算给定用户和物品的效用分数。
基于效用或基于知识的推荐系统,可以直接从先验的效用机制中得到效用分数值,而协同过滤方法根据群体的评分预测效用分数。
3种主要的推荐理论框架:
(1)协同过滤。协同过滤原理假设人以类聚,大家有着相似的行为,需求和偏好也差不多。协同推荐的任务就是确定相似的对等者,从他们喜欢的物品中得到推荐结果。
(2)基于内容的理论框架遵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根据用户过去喜欢的物品推荐相似的物品。
(3)基于知识的推荐,认为会有额外的信息源,即显式的个性化知识。
选择哪种推荐理论框架决定了要输入数据的类型:
理论框架 | 用户记录和上下文参数 | 群体数据 | 产品特征 | 知识模型 |
协同过滤 | 是 | 是 | 否 | 否 |
基于内容 | 是 | 否 | 是 | 否 |
基于知识 | 是 | 否 | 是 | 是 |
这是混合算法的第二个特点,可以概括成三种基本设计思路:整体式、并行式、流水线式。
关于混合设计,既有一些加权算法或者其他计算方法的支撑,也有很多基于浅层混合上的理解,很多情况,可以从从实际场景出发,从浅层的基于补充层面的混合开始,逐步加深。
解释是一种在沟通过程中进行交流的信息。
为什么推荐系统需要给出解释:卖家想要宣传特定的产品,而买家则比较关心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解释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两者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各自的业绩和效率。
从实用角度来看,在推荐过程中提供解释的主要目的可以列举如下:
(1)透明性
(2)正确性
(3)可信度
(4)说服力
(5)有效性
(6)效率
(7)满意度
(8)关联度
(9)可理解性
(10)教育
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到推荐系统在与接受方沟通时的解释生成:
(1)需要解释的信息项
(2)提供(接受)解释的目的
(3)接受方的模型,包括其行为与知识
(4)沟通的状态,指交换的信息,包括提供的推荐
在基于约束、基于实例、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中,对于解释,都有各自的比较标准的解释方法,基于时间的原因,具体的、详细的内容,这次看书的过程先略过,留待下一步,如果有机会。
推荐系统通常采用离线实验进行评估,设法用已有的交易数据集来估计推荐结果的预测误差。有人指出这种方法有局限,也有人认为推荐系统的质量根本就不可直接衡量,因为有太多不同的目标函数。
不管怎样,推荐系统已在广泛应用,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实际准确地评估其对于用户的真实效果和作用。
本节介绍了一些评估公式,考虑了实验对象、研究方法、环境,重点讨论了如何在历史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评估,并讨论了衡量推荐结果准确率或覆盖率的不同方法以及衡量指标。
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很少采用这些实验室方法,而是用真实、客观的结果数据,进行A/B测试评估推荐的效果。
原文:http://blog.csdn.net/puma_dong/article/details/4202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