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作用:尽可能屏蔽掉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及通讯手段的差异,使得链路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不用再考虑传输媒体是什么。
物理层的主要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等等。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事件的出现顺序
3. 通信系统模型
源系统分为两部分
(1)源点(source):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2)发送器: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目的系统分为两部分
(1)接收器: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调制器
(2)终点:把信息输出
4.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1)基本方式:
1)单向通信: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如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以及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可不同时间双向发送
3)双向同时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调制:解决低频或直流分量在信道中的传播。
基本的调制方法:
(1)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离散)而变化。
(2)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离散)而变化。
(3)调相(PM):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离散)而变化。
6.限制码元(0-1)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
(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超过上限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
(2)信噪比
(3)香农公式(C表示信道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7.传输媒体
(1)导向媒体传输:通过固体媒体(光纤、铜线)传播
1)双绞线:减少相对导线的电磁干扰。(电话线)
2)同轴电缆:
3)光纤
光纤特点:
1>损耗小,中续距离长
2>抗干扰性好
3>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4>体积小
(2)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传输
8.信道复用(复用器和分用器成对使用)
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TDM:所有用户不同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统计时分复用STDM:改进的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WDM(光纤):
码分复用CDM:抗干扰性极强
计算机网络笔记--物理层(一),布布扣,bubuko.com
原文:http://ymj1989.blog.51cto.com/8635954/136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