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在“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UML Use-Case的开放空间讨论

时间:2015-01-02 10:58:48      阅读:28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2014年12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复旦大学承办的“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下午的开放空间活动中,我推荐了UML Use-Case作为6个话题之一,成为了这个话题的主持人。就这个话题与多位老师和业界专家进行了探讨。最后我作为此话题的代表向大家汇报了话题讨论。本文试图来整理记录下当时的讨论。

1,在产业界UML和Use Case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使用,能够用Use Case表达出原来SRS表达的内容,已经算是不错了。难以充分利用OOSE的好处。推测的原因有1,基于功能分解的结构化过程化思维是更天然的思维模式,面向对象思维是需要提升后才能得到的思维。因此无论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在产业界真正的应用,UML Use-Case停留在画画层面,而不是建模层面。

2,阿朗在UML上的成功经验是方法论先行。

3,高校当中UML Use-Case已经成为软件工程几乎必需的课程内容。

4,北航刘超老师介绍了缩写为RUCM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受限的自然描述语言来表达需求,此方法目前已经在北航的研究生课上。这也许是解决Use-Case难以用好的一天途径

5,从时间顺序看,需求的表达形式历经3代:1,传统的SRS;2,Use-Case;3,User Story,最新的Use-Case2.0是全面向User Story学习。 user Story是以价值为导向,控制颗粒度以便于在短迭代中开发。而原Use-Case没有对颗粒度提出明确的控制,导致大粒度用例无法在敏捷短迭代中实现。传统大文档形态的SRS在短迭代中根本不考虑。User Story迎合了面向过程的场景化思维,反而在最近的产业界更有活力。也许整合User Story的Use-Case 2.0将成为搭通校园到产业界的一个桥梁。






在“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UML Use-Case的开放空间讨论

原文:http://blog.csdn.net/zhangmike/article/details/42339923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